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垃圾衍生燃料与褐煤共热解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1.2.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垃圾衍生燃料制作工艺 | 第13-14页 |
1.2.3 垃圾衍生燃料热解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4 褐煤热解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2.5 垃圾衍生燃料与褐煤共热解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3.2 论文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垃圾衍生燃料与褐煤共热解热重分析 | 第20-30页 |
2.1 实验原料、仪器和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1.2 实验原料 | 第20-21页 |
2.1.3 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 | 第21页 |
2.1.4 仪器及实验条件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8页 |
2.2.1 不同升温速率对RDF单独热解特性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2.2.2 不同质量配比对共热解过程热失重特性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2.2.3 不同升温速率对共热解过程热失重特性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2.3 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垃圾衍生燃料与褐煤共热解动力学分析 | 第30-39页 |
3.1 基于Coats-Redfern模型法的动力学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1.1 动力学参数 | 第30-32页 |
3.1.2 级数对共热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2 基于Friedman、FWO和KAS无模型法的动力学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3 Coats-Redfern模型法与Friedman、FWO及KAS无模型法的比较 | 第37-38页 |
3.4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垃圾衍生燃料与褐煤共热解FTIR分析 | 第39-50页 |
4.1 不同升温速率时RDF单独热解气相产物的FTIR分析 | 第39-44页 |
4.1.1 RDF单独热解气相产物的三维红外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1.2 RDF单独热解气相产物的释放特性 | 第41-42页 |
4.1.3 不同升温速率对RDF热解过程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4.2 不同质量配比时RDF与褐煤共热解气相产物的FTIR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2.1 不同质量配比时RDF与褐煤共热解气相产物的三维红外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.2 不同质量配比时RDF与褐煤共热解气相产物的释放特性 | 第45-46页 |
4.3 不同升温速率时RDF与褐煤共热解气相产物的FTIR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3.1 不同升温速率时RDF与褐煤共热解气相产物的三维红外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.2 不同升温速率时RDF与褐煤共热解气相产物的释放特性 | 第47-48页 |
4.5 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共热解协同反应及碱金属浸渍对催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0-60页 |
5.1 垃圾衍生燃料与褐煤的XRF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2 垃圾衍生燃料与褐煤的协同反应 | 第51-53页 |
5.3 碱金属浸渍对共热解催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3-59页 |
5.3.1 实验原料 | 第54页 |
5.3.2 热解气体产物的TG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3.3 热解气体产物的FTIR分析 | 第55-59页 |
5.4 小结 | 第59-60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一、结论 | 第60-61页 |
二、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附录 (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)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