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

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(1978-1990)
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15-23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5-16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有关本研究的资料来源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相关内容阐释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时间段截取缘由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民生的基本内涵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1978年至1990年时期的民生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1.5 难点、创新点及不足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难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创新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不足第22-23页
第一章 1978-1990年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社会历史前提第23-31页
    1.1 理论渊源: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直接继承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民生理念第24页
    1.2 文化传承: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发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古代社会“以民为本”思想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近代社会“天下大同”理念第25-26页
    1.3 历史借鉴: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长期实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新中国成立后的努力开拓第27页
    1.4 现实困境:改革开放前民生方面的瓶颈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人民普遍贫困,温饱问题亟待解决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生产萎缩,消费品供应严重不足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失业基数庞大,社会负荷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十年“文革”动乱,民心不稳第30-31页
第二章 1978-1990年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第31-36页
    2.1 民生建设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深度诠释社会主义本质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深入贯彻“以民为重”群众观第32-33页
    2.2 民生建设根本基础是发展经济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第33-34页
    2.3 民生建设基本原则是统筹兼顾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统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协调阶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第34-36页
第三章 1978-1990年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良好环境第36-45页
    3.1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清查“四人帮”稳定社会局势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平反冤假错案稳定人心第36-37页
    3.2 调整经济政策,夯实生活基础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恢复城乡集市贸易第42-43页
    3.3 过滤思想文化,净化社会环境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恢复思想路线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开展“扫黄打非”第43-45页
第四章 1978-1990年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具体政策第45-54页
    4.1 实施改革开放,提出发展目标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完成“六五”“七五”计划第47-48页
    4.2 解决就业问题,建立社会保障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治理失业问题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49-50页
    4.3 发展文化教育,控制人口增长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第51-52页
    4.4 树立法治意识,修订法律法规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认识法治与民生的关系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制定和完善各类法律法规第53-54页
第五章 1978-1990年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思考第54-65页
    5.1 1978-1990年民生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成功经验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必须树立改善民生的主观意识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必须坚持经济与民生同行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必须重视农业基础地位第56-57页
    5.2 1978-1990年民生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不足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宽度与深度不够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公平与效率失衡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二元民生现象凸显第59-60页
    5.3 对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遵循经济与民生共赢的基本原则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重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强化体制机制的“托底”能力第62-65页
结语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研究成果及论文发表情况第71-72页
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2-73页
附件第73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研究
下一篇:新时代党性修养的信仰核心之价值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