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线段编码的结构光深度获取方法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符号对照表第11-12页
缩略语对照表第12-1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深度获取方法及分类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被动式深度测量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动式深度测量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1页
第二章 结构光深度获取系统第21-29页
    2.1 系统构成及原理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系统物理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空间坐标转换第22-23页
    2.2 结构光编码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时间编码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空间编码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7-29页
第三章 线段编码的结构光深度获取方法第29-43页
    3.1 系统概述第29-30页
    3.2 线段模板设计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3.3 线段模板解码方法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线段提取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码字解码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线段匹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深度计算第38-39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仿真实验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际场景实验第40-4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四章 改进的线段编码结构光深度获取方法第43-51页
    4.1 系统概述第43-44页
    4.2 改进的线段模板设计方法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外极线约束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板设计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4.3 改进的线段模板解码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4.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五章 GPU算法并行化第51-59页
    5.1 并行计算简介第51-52页
    5.2 CUDA编程模型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线程模型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内存模型第54-55页
    5.3 算法设计与实验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CUDA算法设计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6.1 本文小结第59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致谢第65-67页
作者简介第67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属性基加密及其在大数据安全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小动物平板PET数据处理与性能对比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