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缠绕管式换热器壳程或整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螺旋缠绕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数字样机技术简介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1 数字样机技术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3.2 数字样机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缠绕管式换热器壳程性能的数值模拟 | 第15-32页 |
2.1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 | 第15-16页 |
2.2 模型简化 | 第16页 |
2.3 数学描述 | 第16-19页 |
2.3.1 控制方程 | 第16-17页 |
2.3.2 湍流模型 | 第17-19页 |
2.3.3 壁面处理 | 第19页 |
2.4 边界条件和求解器设置 | 第19-20页 |
2.5 网格划分 | 第20页 |
2.6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7 数值方法验证 | 第22-25页 |
2.7.1 验证模型与工况 | 第22-23页 |
2.7.2 网格无关性验证 | 第23-24页 |
2.7.3 数值结果验证 | 第24-25页 |
2.8 缠绕管式换热器流体流动与传热分析 | 第25-31页 |
2.8.1 缠绕管式换热器流体流动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8.2 缠绕管式换热器传热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8.3 缠绕管式换热器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分布规律 | 第30-31页 |
2.9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结构参数对绕管式换热器壳程性能的影响 | 第32-45页 |
3.1 盘管层数的影响 | 第32-35页 |
3.1.1 盘管层数的变化与工况 | 第32页 |
3.1.2 盘管层数的影响结果 | 第32-34页 |
3.1.3 盘管层数的影响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2 换热管外径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3.2.1 换热管外径的变化与工况 | 第35页 |
3.2.2 换热管外径的影响结果 | 第35-36页 |
3.2.3 换热管外径的影响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3 垫条厚度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3.3.1 垫条厚度的变化与工况 | 第38页 |
3.3.2 垫条厚度的影响结果 | 第38-40页 |
3.3.3 垫条厚度的影响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4 换热管轴向间距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3.4.1 换热管轴向间距的变化与工况 | 第41-42页 |
3.4.2 换热管轴向间距的影响结果 | 第42-43页 |
3.4.3 换热管轴向间距的影响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不同截面形状的螺旋管内性能数值模拟 | 第45-55页 |
4.1 管内模拟的数值计算 | 第45-47页 |
4.1.1 数值计算验证模型 | 第45-46页 |
4.1.2 管内模拟的网格无关性验证 | 第46-47页 |
4.1.3 管内模拟的结果验证模型 | 第47页 |
4.2 不同截面的螺旋管模型与工况 | 第47-48页 |
4.3 管内流动和传热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3.1 管内流体速度分布 | 第48-50页 |
4.3.2 管内流体温度分布 | 第50-51页 |
4.3.3 管内流体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| 第51页 |
4.4 管内流体强化传热效果 | 第51-53页 |
4.5 管内的对流换热的场协同 | 第53-5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数字样机技术 | 第55-68页 |
5.1 数字样机技术 | 第55-57页 |
5.1.1 数字样机的分类 | 第55页 |
5.1.2 数字样机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| 第55-56页 |
5.1.3 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技术 | 第56-57页 |
5.2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参数化与模块划分 | 第57-59页 |
5.2.1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计算 | 第57-58页 |
5.2.2 数字样机的几何参数和模块 | 第58-59页 |
5.3 缠绕管式换热器数字样机技术路线 | 第59-63页 |
5.3.1 数字样机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| 第59-60页 |
5.3.2 数字性能分析样机技术 | 第60-63页 |
5.4 缠绕管式换热器数字样机实现 | 第63-67页 |
5.4.1 数字性能分析样机的展示 | 第63-65页 |
5.4.2 数字性能分析样机功能的调试 | 第65-6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总结 | 第68-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6页 |
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