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业感缘起思想研究--以《俱舍论》为中心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3页 |
一、论文的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三、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 | 第11-12页 |
四、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、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业感缘起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义涵 | 第13-25页 |
第一节 业感缘起思想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 | 第13-18页 |
一、婆罗门思想权威的失堕 | 第13-15页 |
二、沙门思潮的兴起 | 第15-18页 |
第二节 业感缘起思想及其意涵 | 第18-25页 |
一、佛教缘起论 | 第18-22页 |
二、业感缘起思想的意涵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业感缘起理论在《俱舍论》中的具体架构 | 第25-43页 |
第一节 《俱舍论》中的业力及业力观 | 第25-35页 |
一、业与业的分类 | 第25-26页 |
二、十业道 | 第26-30页 |
三、业力思想的特点 | 第30-35页 |
第二节 《俱舍论》中的业感世界 | 第35-43页 |
一、业感缘起下的有情生命 | 第35-37页 |
二、器世间 | 第37-40页 |
三、缘起世界的特点 | 第40-43页 |
第三章 业感缘起思想的现代价值 | 第43-55页 |
第一节 业感缘起与自由平等 | 第43-50页 |
一、业感缘起对宗教神我的驳斥 | 第43-45页 |
二、业感缘起与自由 | 第45-46页 |
三、业感缘起与平等 | 第46-50页 |
第二节 业感缘起与生命共同体 | 第50-55页 |
一、生命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| 第50-51页 |
二、生命共同体的含义与业感缘起 | 第51-53页 |
三、业感缘起生命观的实践 | 第53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0-61页 |
附件 | 第61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