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
| 摘要 | 第8-9页 | 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 
| 前言 | 第11-12页 | 
|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2-22页 | 
| 1 研究对象 | 第12-14页 | 
| 1.1 病例来源 | 第12页 | 
| 1.2 样本量估算 | 第12-13页 | 
| 1.3 诊断标准 | 第13页 | 
| 1.3.1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3页 | 
| 1.3.2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3页 | 
| 1.4 纳入标准 | 第13页 | 
| 1.5 排除标准 | 第13页 | 
| 1.6 剔除和脱落标准 | 第13页 | 
| 1.7 脱失病例处理 | 第13-14页 | 
| 2 试验方法 | 第14-16页 | 
| 2.1 病例收集 | 第14页 | 
| 2.2 试验前准备 | 第14页 | 
| 2.3 治疗方法及药物 | 第14-15页 | 
| 2.3.1 体征检查方法 | 第14-15页 | 
| 2.4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5-16页 | 
| 2.4.1 主观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5页 | 
| 2.4.2 客观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5-16页 | 
| 2.5 安全性指标 | 第16页 | 
| 2.6 不良反应观察 | 第16页 | 
| 3 质量控制 | 第16页 | 
| 4 统计方法 | 第16-17页 | 
| 5 流程图 | 第17-18页 | 
| 6 临床研究结果 | 第18-22页 | 
| 6.1 两组治疗2周后鼻部各症状、体征计分比较 | 第18-19页 | 
| 6.2 两组治疗4周后鼻部各症状、体征计分比较 | 第19-20页 | 
| 6.3 两组治疗2周后的有效率比较 | 第20-21页 | 
| 6.4 两组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比较 | 第21页 | 
| 6.5 安全性指标观测 | 第21-22页 | 
| 讨论 | 第22-30页 | 
| 小结 | 第30-31页 | 
| 致谢 | 第31-32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32-36页 | 
| 附录 | 第36-39页 | 
| 综述 | 第39-47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 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7-48页 | 
| 导师评阅表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