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理论论文

论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引言第10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、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13-15页
2 法治评估指标体系概述第15-25页
    2.1 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第15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指标体系相关概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法治评估指标的特点和功能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指标体系的维度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评估指标类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权重分配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香港法治指标体系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余杭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其他地方的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第23-25页
3 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状况及问题第25-28页
    3.1 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总体状况第25页
    3.2 指标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评估指标体系依据标准不一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客观指标权重过轻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权重设置方法过于简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“法治指数”表象性第27-28页
4 域外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实践第28-31页
    4.1 域外法治评估指标体系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世界银行“全球治理指数”(WGI)指标体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世界正义工程(WJP)“法治指数”指标体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透明国际“清廉指数”(CPI)指标体系第29页
    4.2 域外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借鉴与反思第29-31页
5 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第31-36页
    5.1 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定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普适性导向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层次多元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指标体系进路合理第32页
    5.2 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路径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分级设定指标的量化标准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科学设置权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建立规范的复核程序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评估主体独立有效地参与第34-36页
结语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39页
后记第39-4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孙中山探索民主国家经验研究
下一篇: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法律制度改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