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绘画技法论文--中国画技法论文

中国戏曲人物画的诗化意象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1)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2) 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2. 相关文献综述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(1) 中国戏曲艺术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2) 戏曲人物画诗化意象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3.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-14页
第一章 戏曲艺术与戏曲人物画第14-38页
    1.1 戏曲艺术——诗、乐、舞的综合第15-16页
    1.2 戏与画——诗意的栖居与融合第16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诗化的情感体验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有意味的程式与秩序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节奏与韵律的交相辉映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虚拟与写意的审美观照第24-26页
    1.3 戏曲人物画的艺术精神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戏曲人物画诗化意象的表现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扮相、造型、寓意的统一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离形得似与韵外之致的意境第29-31页
    1.4 “游”之于戏曲人物画的意义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“游目”与“游心”的循循映照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仰俯之间的“入乎其内”与“入乎其外”第34-38页
第二章 戏曲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概略第38-48页
    2.1 绘画雕塑中的宋杂剧图第39-41页
    2.2 蔚为大观之明清戏曲版画第41-44页
    2.3 升平署戏画与《同光十三绝》第44-48页
第三章 近现代戏曲人物画诗化意象的创造第48-75页
    3.1 良公戏画,初蹄清音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大巧若拙,得意忘形第49-53页
    3.2 林有新绿,犹伴风眠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含辞未吐,气若幽兰第54-56页
    3.3 笔简意长,漫话浅予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长袖善舞,翾风回雪第58-61页
    3.4 金陵马得,碧琼昆曲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采采流水,蓬蓬远春第63-66页
    3.5 韩羽戏画,渊源深长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生熟兼得,理趣皆融第67-70页
    3.6 戏画名家,鸾翔凤集第70-75页
第四章 中国戏曲人物画之发展探索第75-80页
    4.1 继承与发展中的中国戏曲人物画第75-77页
    4.2 戏曲进校园的契机第77-78页
    4.3 中国戏曲人物画创作的现实意义与展望第78-80页
结语第80-82页
附录 (一)第82-83页
附录 (二)第83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88-89页
致谢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梦境”作为绘画主体自我实现方式的可行性探讨
下一篇:绘画语言中的隐喻--谈我的油画创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