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g-C3N4/BiOX可见光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水环境有机污染第11页
    1.2 传统废水处理方法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物理法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化学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物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物理化学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高级氧化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光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光催化剂反应机理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传统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新型光催化剂g-C_3N_4/BiOX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光催化剂g-C_3N_4 的发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新型光催化剂g-C_3N_4/BiOX第16-17页
    1.5 光催化剂g-C_3N_4/BiOX的制备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水热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高温固相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水相沉淀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溶胶凝胶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原位沉积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6 研究意义、内容及目标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目标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研究内容第19-21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-26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、仪器及实验装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石墨相氮化碳(g-C_3N_4)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g-C_3N_4/BiOBr和纯BiOBr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g-C_3N_4/BiOI和纯BiOI的制备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的表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射线衍射(XRD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23页
    2.4 催化剂性能分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配置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亚甲基蓝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光催化性能实验第24-26页
第三章 g-C_3N_4催化剂的表征及性能研究第26-33页
    3.1 g-C_3N_4 光催化剂的表征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X射线衍射(XRD)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28-29页
    3.2 g-C_3N_4 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制备g-C_3N_4 光催化剂的不同煅烧温度对性能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第30-3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1-33页
第四章 g-C_3N_4/BiOBr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及性能研究第33-46页
    4.1 g-C_3N_4/BiOBr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XRD表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(UV-vis)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4.2 不同复合质量比g-C_3N_4/BiOBr的光催化性能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复合质量比g-C_3N_4/BiOBr光催化剂对性能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第38-39页
    4.3 1:1 g-C_3N_4/BiOBr光催化实验条件优化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对1:1 g-C_3N_4/BiOBr性能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1:1 g-C_3N_4/BiOBr光催化剂投入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反应温度对1:1g-C_3N_4/BiOBr性能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不同光照强度对1:1g-C_3N_4/BiOBr性能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五章 g-C_3N_4/BiOI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及其性能研究第46-59页
    5.1 g-C_3N_4/BiOI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XRD表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(UV-vis)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5.2 不同复合质量比g-C_3N_4/BiOI的光催化性能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不同复合质量比g-C_3N_4/BiOI光催化剂对性能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 5.3 1:1 g-C_3N_4/BiOBr光催化实验条件优化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对1:1 g-C_3N_4/BiOI性能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1:1 g-C_3N_4/BiOI光催化剂投入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不同反应温度对1:1g-C_3N_4/BiOI性能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不同光照强度对1:1g-C_3N_4/BiOI性能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5.4 g-C_3N_4/BiOBr与 g-C_3N_4/BiOI的光催化活性对比第5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9-6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9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9页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69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化学链产氢还原阶段Fe2O3动力学研究
下一篇:铁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