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原子能技术论文--加速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基于微纳结构的新型光阴极及加速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引言第12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1.2 光阴极电子源发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金属光阴极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半导体光阴极发展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纳米光子学发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纳米光子学概述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微纳结构在加速器领域的应用第19-21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第21-24页
第二章 理论背景第24-36页
    2.1 光阴极性能表征第24-26页
    2.2 光阴极理论第26-30页
    2.3 表面等离激元理论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金属/绝缘体界面上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二维界面上表面等离极化激元激发方式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第33-3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锑钾铯光阴极研究第36-58页
    3.1 锑钾铯光阴极理论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3.2 锑钾铯光阴极蒙特卡洛仿真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蒙特卡洛仿真建模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结果及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3.3 锑钾铯光阴极实验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锑钾铯光阴极制备装置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锑钾铯光阴极生长制备第53-5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四章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光阴极研究第58-80页
    4.1 基于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锑钾铯光阴极设计第58-64页
    4.2 表面等离激元引入锑钾铯光阴极研究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蒙特卡洛仿真建模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果分析第67-70页
    4.3 表面等离激元对光阴极本征发射度影响第70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金属光阴极设计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局域增强近场对束流品质的影响第73-7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五章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切伦科夫辐射第80-90页
    5.1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切伦科夫辐射理论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真空-金属-介质结构表面等离激元激励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切伦科夫辐射产生第82-83页
    5.2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切伦科夫辐射的束流测量第83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在束流能量测量中的应用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在束流位置测量中的应用第86-88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88-90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0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102页
致谢第102-104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4-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海光源储存环束流负载效应的研究
下一篇:LiF-NaF-KF熔盐中碳化硅与镍基合金之间腐蚀诱导的相互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