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1.2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3 可重构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1.3.1 基于不同可重构器件(材料)的可重构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3.2 可重构匹配网络、功率分配器和耦合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4 本论文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| 第21-24页 |
2 基于传输线匹配理论的可重构匹配网络设计方法 | 第24-50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可重构电路的实现元件 | 第24-27页 |
2.2.1 变容二极管的特性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.2 PIN二极管的特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 传输线匹配理论介绍 | 第27-31页 |
2.3.1 复阻抗到实阻抗的匹配理论 | 第28-30页 |
2.3.2 复阻抗到复阻抗的匹配理论 | 第30-31页 |
2.4 基于传输线匹配理论的加载可变电容的二端口匹配网络研究 | 第31-45页 |
2.4.1 基于ABCD矩阵等效的可重构匹配网络简介 | 第31-33页 |
2.4.2 加载单个可变电容的可重构匹配网络 | 第33-42页 |
2.4.3 加载多个可变电容的可重构匹配网络 | 第42-45页 |
2.5 基于传输线匹配理论的开关切换的二端口匹配网络研究 | 第45-48页 |
2.5.1 基于单支节调配器的可重构匹配网络简介 | 第45页 |
2.5.2 加载单个开关的可重构匹配网络 | 第45-47页 |
2.5.3 加载多个开关的可重构匹配网络 | 第47-48页 |
2.5.4 不同可重构二端口匹配网络的比较 | 第4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3 多功能的可重构匹配网络 | 第50-78页 |
3.1 引言 | 第50页 |
3.2 相位可重构的匹配网络研究 | 第50-60页 |
3.2.1 基于可变电容的相位可调匹配网络 | 第52-55页 |
3.2.2 基于开关切换的相位可重构的匹配网络 | 第55-60页 |
3.3 宽频带的可重构匹配网络研究 | 第60-77页 |
3.3.1 结构分析与设计 | 第61-62页 |
3.3.2 宽带匹配设计方法 | 第62-68页 |
3.3.3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8-71页 |
3.3.4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71-74页 |
3.3.5 宽频带的可重构匹配网络在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 | 第74-7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4 宽频率可调范围的功率分配器 | 第78-113页 |
4.1 引言 | 第78-79页 |
4.2 频率可调的等分功率分配器 | 第79-88页 |
4.2.1 结构分析与设计 | 第79-80页 |
4.2.2 展宽可调带宽的方法 | 第80-82页 |
4.2.3 提高可变电容可实现性的电路改进方法 | 第82-85页 |
4.2.4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85-88页 |
4.3 频率可调的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| 第88-93页 |
4.3.1 结构分析与设计 | 第88-90页 |
4.3.2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90-93页 |
4.4 频率可调的多路功率分配器及在天线阵列中的应用 | 第93-112页 |
4.4.1 基于传输线分解技术的多路功率分配器的设计方法 | 第94-103页 |
4.4.2 基于传输线分解技术的频率可调多路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| 第103-104页 |
4.4.3 频率可调的多路功率分配器实现及在天线阵列中的应用 | 第104-11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5 功率分配比可重构的功率分配器 | 第113-132页 |
5.1 引言 | 第113页 |
5.2 基于功率再合成技术的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| 第113-124页 |
5.2.1 两路再合成的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| 第114-117页 |
5.2.2 添加阻抗变换器的两路再合成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| 第117-118页 |
5.2.3 三路再合成的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| 第118-121页 |
5.2.4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121-124页 |
5.3 基于开关切换的功分比可重构的功率分配器 | 第124-131页 |
5.3.1 结构分析与设计 | 第124-127页 |
5.3.2 大功率分配比情况下的结构变形 | 第127-129页 |
5.3.3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129-13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31-132页 |
6 耦合系数和工作频率可调的耦合器 | 第132-152页 |
6.1 引言 | 第132页 |
6.2 小型化的耦合系数可调的分支线耦合器 | 第132-141页 |
6.2.1 结构分析与设计 | 第133-135页 |
6.2.2 端口匹配的优化方法 | 第135-138页 |
6.2.3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138-141页 |
6.3 小型化的工作频率和耦合系数全可调耦合器 | 第141-151页 |
6.3.1 结构分析与设计 | 第142-146页 |
6.3.2 变容二极管对频率与耦合系数的范围限制 | 第146-147页 |
6.3.3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147-151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51-152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52-155页 |
7.1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52页 |
7.2 后续工作与展望 | 第152-155页 |
致谢 | 第155-1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6-172页 |
附录 | 第172-17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| 第172-17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| 第17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7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| 第1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