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5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四、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概述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产生背景 | 第18-22页 |
一、传统农地流转路径存在不足 | 第18-20页 |
二、政策支撑和法律支持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法律概念及特征 | 第22-25页 |
一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法律概念 | 第22-23页 |
二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区别于一般信托的法律特征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功能优势 | 第25-28页 |
一、受托人有效管理下的土地收益最大化 | 第25页 |
二、委托人农户及其集合体的权利最大化 | 第25-26页 |
三、契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方向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成立与生效 | 第28-34页 |
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效力来源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成立与生效 | 第29-31页 |
一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成立 | 第29-31页 |
二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生效 | 第31页 |
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无效的情形 | 第31-34页 |
一、设立集合信托的目的不合法 | 第31-32页 |
二、设立集合信托的农地不能确定 | 第32-33页 |
三、信托公司对集合农地进行非农建设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法律关系 | 第34-46页 |
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主体 | 第34-37页 |
一、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委托人 | 第34-35页 |
二、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受托人 | 第35-36页 |
三、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受益人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法律关系的客体 | 第37-40页 |
一、集合信托财产的界定 | 第37-38页 |
二、集合信托财产独立性和共益性 | 第38-39页 |
三、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财产的归属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主体的权利义务分析 | 第40-46页 |
一、委托人(受益人)的权利与义务 | 第40-43页 |
二、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| 第43-46页 |
第四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实践及存在的法律问题 | 第46-54页 |
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“中信模式”分析 | 第46-50页 |
一、中信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模式的运行机制 | 第46-47页 |
二、中信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模式的特征 | 第47-48页 |
三、中信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模式的有利经验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4页 |
一、集合信托财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1页 |
二、集合信托法律关系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4页 |
第五章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制度的法律对策 | 第54-62页 |
第一节 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法律地位及法律原则 | 第54-55页 |
一、明确集合信托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定流转路径 | 第54-55页 |
二、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运行原则 | 第55页 |
第二节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 | 第55-58页 |
一、明确法律关系主体 | 第56页 |
二、完善集合信托主体权利义务设置 | 第56-57页 |
三、规范集合信托设立运行程序 | 第57-58页 |
四、完善民事责任认定和承担方式 | 第58页 |
第三节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监督机制 | 第58-62页 |
一、农地信托公司的内部约束 | 第58-59页 |
二、农地信托公司的外部监督 | 第59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