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电容器及其发展历史 | 第10-11页 |
1.3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1.4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 | 第11-15页 |
1.4.1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| 第11-14页 |
1.4.2 电解液 | 第14-15页 |
1.4.3 隔膜 | 第15页 |
1.4.4 电子集流器 | 第15页 |
1.5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其储能机理 | 第15-17页 |
1.6 选题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、设备和实验表征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 实验试剂和原料 | 第18页 |
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18-19页 |
2.3 实验表征方法与测试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3.1 X射线衍射 | 第19页 |
2.3.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19页 |
2.3.3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19-20页 |
2.3.4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20页 |
2.3.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| 第20页 |
2.3.6 热重分析 | 第20页 |
2.3.7 比表面积分析仪 | 第20页 |
2.3.8 循环伏安性能表征 | 第20-21页 |
2.3.9 电化学阻抗表征 | 第21页 |
2.3.10 电流-电压性能测试 | 第21页 |
2.3.11 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不同粒径碳球的制备极其性能研究 | 第22-30页 |
3.1 引言 | 第2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2-23页 |
3.2.1 SCS-250, SCS-400, SCS-550的合成 | 第22页 |
3.2.2 电极及电解液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29页 |
3.3.1 碳球的形貌表征(SEM、TEM) | 第23页 |
3.3.2 碳球的孔特性表征 | 第23-24页 |
3.3.3 循环伏安表征(CV) | 第24-25页 |
3.3.4 电化学阻抗表征(EIS) | 第25-26页 |
3.3.5 电流-电压性能测试(I-V) | 第26页 |
3.3.6 恒电流充放电(GCD)性能测试 | 第26-27页 |
3.3.7 倍率性能测试 | 第27-28页 |
3.3.8 循环寿命测试 | 第28-2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碳球的形貌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| 第30-43页 |
4.1 引言 | 第3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30-31页 |
4.2.1 碳球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2页 |
4.3.1 碳球的结构表征(XRD、XPS) | 第31-32页 |
4.3.2 碳球的形貌表征(SEM、TEM) | 第32-33页 |
4.3.3 傅里叶红外表征(FT-IR) | 第33-34页 |
4.3.4 热重分析(TG) | 第34-35页 |
4.3.5 孔结构特性表征 | 第35-36页 |
4.3.6 循环伏安表征(CV) | 第36-37页 |
4.3.7 电化学阻抗表征(EIS) | 第37-38页 |
4.3.8 电流-电压性能测试(I-V) | 第38页 |
4.3.9 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 | 第38-42页 |
4.3.9.1 恒电流充放电(GCD)性能测试 | 第38-39页 |
4.3.9.2 倍率性能测试 | 第39-41页 |
4.3.9.3 循环寿命测试 | 第41-4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