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关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| 第12-13页 |
1.2.3 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视角研究 | 第13页 |
1.2.4 文献评述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4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5-17页 |
1.4.1 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6-17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17-23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1.1 对外直接投资;跨国并购;绿地投资 | 第17页 |
2.1.2 逆向技术外溢 | 第17-18页 |
2.2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1 企业对外投资动因相关理论 | 第18页 |
2.2.2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| 第18-19页 |
2.3 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3.1 静态的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.2 动态的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4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理论 | 第21-23页 |
3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不同演进历程、特征以及问题 | 第23-38页 |
3.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不同演进历程 | 第23-26页 |
3.1.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演进历程 | 第23-24页 |
3.1.2 我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发展历程 | 第24-26页 |
3.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特征差异 | 第26-36页 |
3.2.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行业结构差异 | 第26-30页 |
3.2.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区位特征差异 | 第30-36页 |
3.2.3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企业生产率差异 | 第36页 |
3.3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问题比较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3.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7页 |
3.3.2 我国企业绿地投资存在的问题 | 第37-38页 |
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的理论分析 | 第38-45页 |
4.1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一般性原理 | 第38-39页 |
4.2 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具体渠道 | 第39-41页 |
4.3 绿地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具体渠道 | 第41-43页 |
4.4 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差异性分析 | 第43-45页 |
5 企业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的实证检验 | 第45-60页 |
5.1 模型的构建与指标选取 | 第45-49页 |
5.1.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| 第45-48页 |
5.1.2 数据来源与选取 | 第48-49页 |
5.2 跨国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| 第49-55页 |
5.2.1 单位根检验 | 第50页 |
5.2.2 相关系数矩阵检验 | 第50-51页 |
5.2.3 实证检验 | 第51-55页 |
5.3 绿地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| 第55-58页 |
5.4 模型结果分析 | 第58-60页 |
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60-6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0-61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后记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