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土、砖、石、竹、木结构论文--竹、木结构论文--木结构论文

交通激励下古建筑木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疲劳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交通微振动对建筑的影响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结构振动疲劳寿命预测第12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5-17页
2 微振动激励下西安钟楼木结构的动力响应模型研究第17-37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7页
    2.2 钟楼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及试验方案第17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钟楼建筑结构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相似关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模型设计与组装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模型配重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微振动激励波的输入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测点布置第25页
    2.3 钟楼上部木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模型简化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材料参数的确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榫卯节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屋盖自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柱础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上部木结构有限元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2.4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结构动力特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水平响应第31-3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3 西安钟楼道路交通振动响应的数值分析和振动评估第37-5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7页
    3.2 钟楼整体有限元模型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高台基与地基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土体边界条件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钟楼结构阻尼比第40-41页
    3.3 道路车辆荷载模型第41-42页
    3.4 车辆荷载加载方式的影响与分析第42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加载方式与拾振点位置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地面振动的传播与衰减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单、双线行驶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车速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分布方式的影响第48-51页
    3.5 钟楼的安全评估第51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1-55页
4 随机振动激励下钟楼木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第55-6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5-56页
    4.2 随机振动基本理论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随机信号的分类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功率谱密度第57-58页
    4.3 材料的疲劳特性第58-60页
    4.4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60页
    4.5 幅值概率密度法第60-63页
    4.6 钟楼木结构振动疲劳寿命算例第63-67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5 结论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7页
致谢第77-79页
附录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方案评价研究
下一篇:村镇装配式复合结构基本力学性能与工业化设计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