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前言 | 第12页 |
1.2 亲/疏水表面理论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1.2.1 亲/疏水的基本概念 | 第12-13页 |
1.2.2 疏水特性的理论模型 | 第13-15页 |
1.3 超疏水表面的合成制备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刻蚀法 | 第15页 |
1.3.2 电纺丝法 | 第15页 |
1.3.3 湿化学法 | 第15页 |
1.3.4 溶胶凝胶法 | 第15-16页 |
1.3.5 层层组装法 | 第16页 |
1.3.6 模板法 | 第16页 |
1.3.7 电化学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智能浸润性表面的超疏水行为调控 | 第17-19页 |
1.4.1 温度对表面润湿行为的调控 | 第17页 |
1.4.2 压强对表面润湿行为的调控 | 第17-18页 |
1.4.3 光照对表面润湿行为的调控 | 第18页 |
1.4.4 电压对表面润湿行为的调控 | 第18-19页 |
1.5 电浸润的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6 本论文的选题思想和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实验方法 | 第22-25页 |
2.1 实验试剂和原料 | 第22页 |
2.2 实验设备 | 第22-23页 |
2.3 实验的相关准备工作 | 第23页 |
2.4 测试方法与表征 | 第23-25页 |
2.4.1 X射线衍射 | 第23页 |
2.4.2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23页 |
2.4.3 电化学工作站 | 第23页 |
2.4.4 接触角测量仪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超疏水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电浸润性 | 第25-37页 |
3.1 引言 | 第25-2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6-27页 |
3.2.1 超疏水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 | 第26页 |
3.2.2 硫化镉沉积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5页 |
3.3.1 相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.2 电浸润性的测试及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.3 薄膜厚度对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3.4 CdS沉积对薄膜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3.3.5 KCl溶液浓度对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3.6 正负电压对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3.7 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表面浸润性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| 第34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TiO_2空心球及球棒复合薄膜的电浸润性能研究 | 第37-52页 |
4.1 引言 | 第37页 |
4.2 TiO_2空心球薄膜的电浸润性能研究 | 第37-45页 |
4.2.1 超疏水TiO_2空心球薄膜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4.2.1.1 TiO_2空心球粉末的制备 | 第38页 |
4.2.1.2 TiO_2空心球浆料的制备 | 第38页 |
4.2.1.3 超疏水TiO_2空心球薄膜的制备 | 第38页 |
4.2.1.4 CdS沉积TiO_2空心球薄膜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4.2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5页 |
4.2.2.1 物相分析 | 第39页 |
4.2.2.2 形貌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2.2.3 TiO_2空心球薄膜的电浸润测试及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.2.4 CdS沉积对TiO_2空心球薄膜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2.2.5 薄膜厚度对TiO_2空心球薄膜电浸润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2.2.6 KCl溶液浓度对TiO_2空心球薄膜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3 TiO_2空心球纳米棒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研究 | 第45-50页 |
4.3.1 实验部分 | 第45-46页 |
4.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0页 |
4.3.2.1 复合薄膜的形貌分析 | 第46页 |
4.3.2.2 TiO_2空心球纳米棒复合薄膜电浸润测试 | 第46-47页 |
4.3.2.3 CdS对TiO_2空心球纳米棒复合薄膜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4.3.2.4 KCl溶液浓度对TiO_2空心球纳米棒复合薄膜电浸润性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