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20页 |
一、选题目的 | 第7-8页 |
二、选题角度、意义和创新点 | 第8-9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1.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四、主要内容及资料运用 | 第15-19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一章 苏印关系发展史回顾 | 第20-37页 |
一、冷淡时期的苏印关系(1947-1953) | 第20-22页 |
二、逐渐回暖的苏印关系(1953-1955) | 第22-27页 |
1.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 | 第22-23页 |
2.《苏印贸易协定》的签订和比莱钢厂的援建 | 第23-24页 |
3.政治上的交往合作 | 第24-25页 |
4.冷淡局面回暖的主要因素 | 第25-27页 |
三、友好发展的苏印关系(1955-1959) | 第27-33页 |
1.两国领导人的互访 | 第27-30页 |
2.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与经济援助 | 第30-32页 |
3.苏印关系实质性进展阶段 | 第32-33页 |
四、走向战略合作的苏印关系(1959-1964) | 第33-36页 |
1.经济合作的高潮 | 第33-34页 |
2.军事援助的开始 | 第34-35页 |
3.政治上的进一步接近 | 第35-36页 |
五、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二章 全面战略合作:1965-1972年的苏印关系 | 第37-49页 |
一、经济关系 | 第37-40页 |
二、军事合作 | 第40-42页 |
三、政治与外交合作 | 第42-45页 |
四、《苏印友好合作条约》的签订 | 第45-48页 |
五、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三章 “准军事同盟”:1973-1979年的苏印关系 | 第49-59页 |
一、经济关系 | 第49-51页 |
二、军事合作 | 第51-53页 |
三、勃列日涅夫对印度的访问 | 第53-57页 |
四、英迪拉·甘地及莫拉吉·德赛对苏联的访问 | 第57-58页 |
五、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1965-1979年苏印关系演变动因 | 第59-88页 |
一、冷战格局下美苏全球战略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1.美国的全球战略 | 第60-61页 |
2.苏联的全球战略 | 第61-63页 |
二、国际权力结构及地区安全 | 第63-70页 |
1.印度自我地位认知的增强 | 第63-65页 |
2.印度的外交政策及手段 | 第65-68页 |
3.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 | 第68-69页 |
4.中印边境安全形势的变化 | 第69-70页 |
三、国家间利益博弈 | 第70-81页 |
1.苏印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| 第71-74页 |
2.美国平衡印巴的政策 | 第74-76页 |
3.苏中、印中之间的博弈 | 第76-81页 |
四、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 | 第81-87页 |
1.印度的地缘因素 | 第81-83页 |
2.苏联的地缘因素 | 第83-85页 |
3.中国的地缘因素 | 第85-87页 |
五、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结论 | 第88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104页 |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104-105页 |
后记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