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| 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| 第二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发展比较及分析 | 第14-18页 |
| 2.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传统抵押贷款的异同分析 | 第14-15页 |
| 2.2 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| 第15-17页 |
| 2.3 反向抵押贷款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第三章 国内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模式及启示 | 第18-21页 |
| 3.1 国外以房养老的模式 | 第18-20页 |
| 3.1.1 美国的“以房养老”模式 | 第19-20页 |
| 3.2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开展情况 | 第20-21页 |
| 3.2.1 北京的“养老房屋银行” | 第20页 |
| 3.2.2 杭州的“多项选择”模式 | 第20-21页 |
| 3.2.3 幸福人寿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 | 第21页 |
| 第四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 | 第21-25页 |
| 4.1 影响定价模型的基本因素 | 第21-22页 |
| 4.2 模型的基本假设及基本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第五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的应用 | 第25-40页 |
| 5.1 参数选择 | 第25-30页 |
| 5.2 一次性总额支付方式 | 第30-32页 |
| 5.2.1 定价结果 | 第30-31页 |
| 5.2.2 贷款利率己房屋价值增长率变动敏感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5.3 终身年金支付方式 | 第32-37页 |
| 5.3.1 等额年金支付方式 | 第32-34页 |
| 5.3.2 递增性年金支付 | 第34-37页 |
| 5.4 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后对北京老年人生活影响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6.1 本文的研究成果 | 第40页 |
| 6.2 本文研究的主要缺陷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