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28页 |
引言 | 第31-33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33-55页 |
第一节 慢性心衰发展现状 | 第33-34页 |
一、慢性心力衰竭 | 第33页 |
二、流行病学研究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免疫和炎症反应与慢性心衰 | 第34-42页 |
一、免疫炎症因子与慢性心衰 | 第34-36页 |
二、T细胞免疫与慢性心衰 | 第36-40页 |
三、TLRs与慢性心衰 | 第40-42页 |
第三节 中医学“毒”邪概述 | 第42-45页 |
一、“毒”邪内涵 | 第42页 |
二、“毒”邪的来源及分类 | 第42-43页 |
三、“毒”邪致病机理 | 第43-44页 |
四、“毒”邪致病特点 | 第44页 |
五、“毒”邪的性质 | 第44页 |
六、“毒”邪的辩证 | 第44-45页 |
第四节 各个心血管疾病与”毒”邪的关系 | 第45-49页 |
一、高血压病与”毒”邪 | 第45-46页 |
二、冠心病与”毒”邪 | 第46-47页 |
三、糖尿病性心脏病与“毒”邪关系 | 第47-48页 |
四、病毒性心肌炎与”毒”邪 | 第48-49页 |
第五节 慢性心衰发病特点与“毒”邪致病的关系 | 第49-51页 |
一、“毒”邪致病特点 | 第49页 |
二、“毒”邪致病与对慢性心衰发病特点相关性 | 第49-51页 |
第六节 慢性心衰病因病机与“毒”邪致病的关系 | 第51-54页 |
第七节 慢性心衰治疗新策略 | 第54-55页 |
第二章 临床病例-对照研究 | 第55-71页 |
第一节 研究内容 | 第55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 | 第55-61页 |
一、试验设计 | 第55页 |
二、病例选择标准 | 第55-59页 |
三、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| 第59-61页 |
第三节 研究结果 | 第61-69页 |
一、纳入人群情况及慢性心衰患者疾病分布情况 | 第61-62页 |
二、慢性心衰与健康人群比较 | 第62页 |
三、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、射血分数及心律与免疫炎症因子的关系 | 第62-64页 |
四、慢性心衰患者中医病位及免疫炎症因子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五、慢性心衰患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与免疫因子的关系 | 第65-67页 |
六、慢性心衰临床症状与“毒”邪的关系 | 第67-68页 |
七、慢性心衰“毒”邪与免疫炎症关系 | 第68-69页 |
第四节 讨论 | 第69-71页 |
第三章 实验研究 | 第71-90页 |
第一节 实验内容及目的 | 第71页 |
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| 第71-78页 |
一、实验材料 | 第71-72页 |
二、实验分组 | 第72页 |
三、压力负荷心衰大鼠模型制备 | 第72-73页 |
四、检测指标及方法 | 第73-78页 |
第四节 实验结果 | 第78-87页 |
一、对压力负荷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二、对压力负荷慢性心衰模型大鼠血浆BNP及NT-proBNP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三、对压力负荷慢性心衰模型大鼠血中TNF-α、IL-6,IL-1 β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四、对压力负荷慢性心衰模型大鼠血中T细胞免疫的影响 | 第81-83页 |
五、对压力负荷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心脏免疫TLR4通路表达的影响 | 第83-85页 |
六、对压力负荷慢性心衰模型大鼠脾脏免疫炎症通路的影响 | 第85-87页 |
第五节 讨论 | 第87-90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90-93页 |
结语 | 第93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105页 |
附录 | 第105-111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11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