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--旅馆、客栈、招待所论文

徽州地区民宿建筑地域性设计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对象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徽州地区的概述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民宿的定义第10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背景第13-16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民宿现状与相关研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民宿的现状与相关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精品民宿的现状与相关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目前民宿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第18-19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-21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1-23页
第2章 民宿地域性设计内涵及理论概述第23-35页
    2.1 地域性与地域性建筑定义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域性的定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域性建筑的定义第24-26页
    2.2 民宿的地域性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民宿的地域性核心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民宿特征的地域性表现第28-30页
    2.3 民宿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域性与时代性对立统一的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辩证发展的原则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传统性与创新性辩证发展的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3章 徽州地区民宿建筑的地域性背景分析第35-49页
    3.1 徽州地区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因素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自然环境因素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社会人文因素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经济发展水平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地域材料工艺第37-39页
    3.2 徽州地区单体建筑原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统地域建筑原型定义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单体建筑的内外部形态特征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单体建筑构成元素及装饰特点第43-44页
    3.3 徽州地区群体建筑原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群体建筑分布特点描述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群体建筑与场地外环境融合特征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群体建筑的文化审美特征第46页
    3.4 徽州地区建筑地域性建构设计特点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传统建构技术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传统技术与现有技术的结合第47-4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4章 徽州地区民宿建筑地域性创作策略第49-62页
    4.1 徽州地区民宿建筑地域性的设计理念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在自然地形中寻求地域性表达的灵感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在人文民俗中丰富地域性表达的内涵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通过传统空间尺度中形成地域性表达的建构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通过地方材料与技术中实现地域性表达的技艺第54-55页
    4.2 徽州地区民宿建筑地域性的设计手法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通过“改建四手段”来确定民宿设计方向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运用“侵入式情景法”构建民宿空间形态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置入“符号学”突显民宿地域性第58-59页
    4.3 徽州地区民宿建筑地域性的细部设计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在空间形式的切分上体现地域文化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在色彩综合运用上体现地域文化第60-6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5章 徽州地区南山民宿设计实践第62-76页
    5.1 项目概况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文化背景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场地概况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村内现有建筑调研第64-66页
    5.2 总体布局构思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南山民宿的功能分区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南山民宿的总体布局第67-70页
    5.3 建筑空间与形态设计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传统院落空间再生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建筑形态设计第71-73页
    5.4 南山民宿设计的地域性特点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建筑风貌与当地既有建筑协调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第74-7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76页
    6.2 前景展望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0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80-81页
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第81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吉林省乡镇消防站标准化设计研究
下一篇:长春巴蜀映巷文化旅游商业街使用后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