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蜜罐的内网威胁感知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前景 | 第13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结构安排 | 第14-15页 |
2 企业内网安全现状 | 第15-19页 |
2.1 场景定义 | 第15页 |
2.2 常规内网安全防护 | 第15-16页 |
2.2.1 防火墙技术 | 第15-16页 |
2.2.2 入侵检测技术 | 第16页 |
2.2.3 WEB应用防火墙 | 第16页 |
2.2.4 杀毒技术 | 第16页 |
2.3 企业内网威胁行为分析 | 第16-18页 |
2.3.1 生产业务内网 | 第16-17页 |
2.3.2 办公内网 | 第17-1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3 相关技术介绍 | 第19-27页 |
3.1 网络欺骗技术概述 | 第19页 |
3.2 蜜罐技术介绍 | 第19-23页 |
3.2.1 蜜罐的定义 | 第19页 |
3.2.2 安全价值 | 第19-20页 |
3.2.3 蜜罐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3.2.4 蜜罐的优点和缺点 | 第21-22页 |
3.2.5 开源蜜罐项目介绍 | 第22-23页 |
3.3 伪装诱骗技术 | 第23-25页 |
3.3.1 端口重定向技术介绍 | 第23页 |
3.3.2 端口信息伪装技术介绍 | 第23-24页 |
3.3.3 存储凭证伪造技术介绍 | 第24-25页 |
3.3.4 认证会话伪造技术介绍 | 第25页 |
3.4 入侵检测技术 | 第25页 |
3.5 日志分析技术 | 第25-2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4 内网威胁感知系统设计 | 第27-33页 |
4.1 设计概述 | 第27-28页 |
4.1.1 安全目标 | 第27页 |
4.1.2 系统特性 | 第27-28页 |
4.2 系统整体设计与布局 | 第28-31页 |
4.2.1 系统架构 | 第28-29页 |
4.2.2 网络架构 | 第29-30页 |
4.2.3 系统部署 | 第30-31页 |
4.3 系统设计优势 | 第31-3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5 内网威胁感知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| 第33-49页 |
5.1 伪装诱骗技术 | 第33-36页 |
5.1.1 端口重定向实现 | 第33页 |
5.1.2 存储凭证伪造实现 | 第33-34页 |
5.1.3 认证会话伪造实现 | 第34-35页 |
5.1.4 容器化部署实现 | 第35-36页 |
5.2 蜜罐服务组合实现 | 第36-42页 |
5.2.1 低交互蜜罐实现 | 第36-37页 |
5.2.2 中交互蜜罐实现 | 第37-38页 |
5.2.3 Web蜜罐实现 | 第38-39页 |
5.2.4 Windows蜜罐实现 | 第39-42页 |
5.3 安全日志传输处理实现 | 第42-48页 |
5.3.1 日志类型与格式 | 第42-44页 |
5.3.2 日志传输收集 | 第44-47页 |
5.3.3 威胁可视化 | 第47-4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6 威胁感知模拟测试 | 第49-61页 |
6.1 测试环境 | 第49-54页 |
6.1.1 网络拓扑 | 第49-50页 |
6.1.2 DMZ区域部署 | 第50-53页 |
6.1.3 运维管理区部署 | 第53-54页 |
6.1.4 办公区域部署 | 第54页 |
6.2 测试过程 | 第54-59页 |
6.2.1 信息收集阶段 | 第54-55页 |
6.2.2 端口扫描阶段 | 第55-56页 |
6.2.3 口令爆破阶段 | 第56页 |
6.2.4 非法登陆阶段 | 第56-58页 |
6.2.5 漏洞利用阶段 | 第58-59页 |
6.3 测试结论 | 第59-60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61-62页 |
7.2 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