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页 |
2 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·农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4-16页 |
·农药在水稻中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6页 |
·农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农药对蝌蚪毒性效应影响研究 | 第18页 |
3 乙草胺研究概况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4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5 预期目标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乙草胺在水稻中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| 第22-35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气候条件、土壤类型 | 第22页 |
·药品与试剂 | 第22-23页 |
·仪器和设备 | 第23页 |
·分析方法试验设计 | 第23-25页 |
·检测方法 | 第23页 |
·乙草胺在水稻中的测定方法试验设计 | 第23-24页 |
·乙草胺在稻田土壤中的测定方法试验设计 | 第24-25页 |
·乙草胺在稻田水样中的测定方法试验设计 | 第25页 |
2 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2页 |
·GC-ECD检测条件的选择 | 第25-28页 |
·色谱柱温度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·N_2流速对乙草胺检测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尾吹气流对乙草胺检测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水稻植株样品的检测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不同萃取溶剂的提取效率比较 | 第28页 |
·萃取溶剂的萃取次数比较 | 第28-29页 |
·土壤样品的检测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不同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的比较 | 第29-30页 |
·不同萃取次数的提取效率比较 | 第30页 |
·不同提取时间的确定 | 第30页 |
·水样样品的检测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萃取次数的提取效率比较 | 第31页 |
·稻田水样、水稻植株、稻米和稻田土壤中乙草胺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| 第31-32页 |
·乙草胺的标准曲线 | 第32页 |
3 讨论 | 第32页 |
4 结论 | 第32-35页 |
第三章 乙草胺在水稻植株和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| 第35-46页 |
1 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方法设计 | 第35-36页 |
·试验时间 | 第35页 |
·试验地点 | 第35页 |
·试验农药 | 第35页 |
·供试作物 | 第35页 |
·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主要药品试剂 | 第36页 |
2 田间试验设计 | 第36-37页 |
·施药剂量 | 第36页 |
·乙草胺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设计 | 第36-37页 |
·消解动态试验设计 | 第36页 |
·最终残留试验 | 第36-37页 |
3 乙草胺的残留分析方法 | 第37页 |
·气相色谱测定条件 | 第37页 |
·水稻中乙草胺残留分析方法 | 第37页 |
·稻田土壤中乙草胺在残留分析方法 | 第37页 |
4 试验结果 | 第37-45页 |
·消解动态试验 | 第37-44页 |
·最终残留试验 | 第44-45页 |
5 结论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乙草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| 第46-6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52页 |
·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仪器 | 第46页 |
·试剂 | 第46-47页 |
·供试土壤 | 第47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47-49页 |
·脲酶的测定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过氧化氢酶的测定方法 | 第48页 |
·蛋白酶的测定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土样处理 | 第4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49-51页 |
·乙草胺浓度的选定 | 第50页 |
·乙草胺对水稻田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乙草胺对水稻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乙草胺对水稻田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1页 |
·结果计算 | 第51-52页 |
·脲酶 | 第51页 |
·过氧化氢酶 | 第51-52页 |
·蛋白酶 | 第52页 |
·土壤酶活性抑制率的计算 | 第5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9页 |
·乙草胺对水稻田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·乙草胺对水稻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·乙草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乙草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·乙草胺对水稻田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乙草胺对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 | 第61-7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1-62页 |
·药品与试剂 | 第61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61页 |
·蝌蚪的采集与驯化 | 第61-6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62页 |
2 乙草胺对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 | 第62-63页 |
·预试验 | 第62页 |
·急性毒性试验 | 第62-63页 |
·亚急性毒性试验 | 第6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8页 |
·预实验 | 第63页 |
·乙草胺对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 | 第63-65页 |
·亚急性毒性试验 | 第65-68页 |
4 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5页 |
1 结论 | 第70-73页 |
·乙草胺在稻米、水稻植株、稻田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| 第70-71页 |
·乙草胺在水稻植株、稻田土壤及稻田水样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| 第71页 |
·乙草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| 第71-72页 |
·乙草胺对蝌蚪的毒理研究 | 第72-73页 |
2 主要创新点 | 第73-74页 |
3 建议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