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

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中国视角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导论第12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5-39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39-41页
    第四节 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第41-42页
    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第42-44页
第一章 全球经济治理和制度性话语权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第44-62页
    第一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概念界定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全球治理、全球经济治理的概念及联系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视角下的全球经济治理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本文对于全球经济治理的界定第49页
    第二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构成要素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全球经济治理的目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全球经济治理的主体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全球经济治理的客体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全球经济治理的平台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全球经济治理的工具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全球经济治理的评估第52-53页
    第三节 制度性话语权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第53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话语权的概念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制度性话语权的概念及理论来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话语权与制度性话语权的联系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国际制度与制度性话语权的联系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国际制度设计与制度性话语权的联系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本文对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概念的界定第60-62页
第二章 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第62-99页
    第一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及发展第62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二战后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(1945-2008年)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特点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现状第69-70页
    第二节 全球货币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第70-7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布雷顿森林体系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牙买加货币体系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美元霸权体系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SDR的重要性及作用第74-76页
    第三节 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第76-8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IMF份额改革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IMF投票权改革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IMF份额公式的改革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理事会代表席位的改革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美国国会对IMF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WB份额和投票权改革第82-84页
    第四节 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第84-9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多哈回合谈判的进展和困境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多哈回合谈判内容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和发展第89-90页
    第五节 全球监管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第90-9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FSB机制的建立及功能第90-9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巴塞尔协议的现状和演进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G20MAP的形成第95-99页
第三章 全球经济治理非正式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第99-119页
    第一节 非正式机制的产生及发展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非正式机制的概念及特点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2008年后非正式机制的发展第100-101页
    第二节 Gx机制的形成及演变第101-10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G7、G8的形成及发展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海利根达姆进程:G8+5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2008年之前G20机制的形成及运作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2008年后G20机制的运作及成果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对G20的评价第107-109页
    第三节 新南南合作的典范:金砖国家的形成及发展第109-1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金砖国家的演进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金砖国家历届峰会取得的成果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和运作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建立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对于金砖国家的评价第116-119页
第四章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历程和身份转变第119-146页
    第一节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起步阶段(1980-2001年)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恢复WB和IMF合法席位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艰难加入WTO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参加G20部长级会议第121页
    第二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全面参与阶段(2001-2009年)第121-1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初步要求对IMF和WB进行改革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参与G20机制下的全球经济治理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在WTO内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第125-127页
    第三节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主动作为阶段(2009年-目前)第127-1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进一步要求增加在IMF和WB的份额和投票权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在G20中主动参与治理并设定议程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引领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国家发挥更大作用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和出台“巴塞尔III”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推动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第134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及落实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设立亚投行和“丝路基金”第139-146页
第五章 中国提升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146-164页
    第一节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现状第146-1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取得的进展第146-1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中身份的转换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取得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称的制度性话语权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第151-153页
    第二节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存在的机遇第153-1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第153-1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西方国家全球经济治理能力不足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实力和治理能力增强第156-157页
    第三节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面临的挑战第157-1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逆全球化、民粹主义回潮第157-1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全球经济治理赤字和碎片化第158-1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美国对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掌控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新兴经济体内部存在矛盾第162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全球动能不足,不确定性增加第162-164页
第六章 中国提升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对策第164-190页
    第一节 中国外交理念与全球经济治理思想第164-17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与全球治理思想第164-1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思想的梳理第167-17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提出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第171-17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提升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第172-174页
    第二节 在现有国际机制内提升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对策第174-18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客观看待经济全球化,处理好中美经济关系第174-1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进一步要求对IMF和WB进行代表性和发言权改革第17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促成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第176-17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推动G20制度化第177-178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完善并强化金砖国家机制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加强议题设定能力第179-180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培养全球经济治理人才第180页
        八、讲好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故事第180-182页
    第三节 另辟蹊径建立新机制提升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对策第182-19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推进FTAAP早日建立第182-18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建立AFSB构想第185-18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加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顶层设计,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第186-18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加强亚投行和金砖银行顶层设计第188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第188-190页
结论第190-193页
参考文献第193-208页
国际机制英汉对照表第208-209页
致谢第209页

论文共20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路径研究
下一篇:中国中等收入阶段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制度合理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