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1 绪论 | 第7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1.2.1 灾害风险及其评估研究 | 第8-9页 |
1.2.2 承灾体及其特征研究 | 第9-10页 |
1.2.3 承灾体易损性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4 承灾体间关联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出发点及思路 | 第12页 |
1.3.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| 第12-14页 |
2 区域灾害损失风险研究基础及研究框架 | 第14-18页 |
2.1 灾害损失风险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4-16页 |
2.1.1 灾害系统论 | 第14-15页 |
2.1.2 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2 灾害损失视角下的区域特征内涵界定 | 第16页 |
2.3 区域灾害损失风险评估角度及框架 | 第16-18页 |
3 承灾体易损性特征研究 | 第18-32页 |
3.1 承灾体类别梳理 | 第18页 |
3.2 承灾体易损性特征分析 | 第18-27页 |
3.3 基于SOM网的区域承灾体易损性水平相似性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3.1 方法介绍 | 第27-28页 |
3.3.2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| 第28-29页 |
3.3.3 我国不同地区承灾体易损性水平聚类及结果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承灾体间关联特征研究 | 第32-40页 |
4.1 基于典型突发事件的承灾体损失链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2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算法的区域承灾体整体关联度分析 | 第35-39页 |
4.2.1 区域承灾体整体关联度水平评估方法 | 第35-36页 |
4.2.2 改进的灰色关联度算法介绍 | 第36-37页 |
4.2.3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| 第37-38页 |
4.2.4 我国不同地区承灾体间整体关联度评估及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区域灾害损失风险评估仿真实验 | 第40-56页 |
5.1 区域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| 第40-43页 |
5.2 仿真区域及相关参数说明 | 第43-46页 |
5.2.1 仿真区域说明 | 第43-45页 |
5.2.2 承灾体易损性特征参数说明 | 第45页 |
5.2.3 承灾体间关联特征参数说明 | 第45-46页 |
5.3 基于承灾体区域特征分析结果的仿真实验 | 第46-55页 |
5.3.1 仿真实验程序流程设计 | 第46-47页 |
5.3.2 仿真情景及其参数设置 | 第47-50页 |
5.3.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50-5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附录A 我国区域承灾体易损性指标数据 | 第62-64页 |
附录B 我国区域承灾体间关联指标数据 | 第64-65页 |
附录C 承灾体间的距离 | 第65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