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1 绪论 | 第7-27页 |
1.1 荧光探针及其识别机理 | 第7-18页 |
1.1.1 荧光及其产生机制 | 第7-8页 |
1.1.2 荧光分子探针识别机理 | 第8-12页 |
1.1.3 几种常用的荧光团 | 第12-16页 |
1.1.4 BODIPY类荧光团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1.2 反应型荧光探针 | 第18-19页 |
1.2.1 概述 | 第18页 |
1.2.2 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| 第18-19页 |
1.3 识别硫酚的探针 | 第19-26页 |
1.3.1 识别硫酚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3.2 用于识别硫酚的荧光探针 | 第20-26页 |
1.4 选题意义 | 第26-27页 |
2 特异性识别硫酚类的探针分子BODP | 第27-42页 |
2.1 设计思路 | 第2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7-32页 |
2.2.1 实验器材和原料 | 第27-28页 |
2.2.2 中间体和探针分子的合成 | 第28-29页 |
2.2.3 BODP母液和其他分析物母液的制备方案 | 第29-30页 |
2.2.4 体外滴定实验 | 第30页 |
2.2.5 光稳定性实验 | 第30-31页 |
2.2.6 最低检测限的计算 | 第31页 |
2.2.7 细胞毒性研究 | 第31页 |
2.2.8 共焦荧光成像 | 第31-32页 |
2.2.9 实际样品中对苯硫酚的检测 | 第32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1页 |
2.3.1 探针分子BODP的溶剂光谱性质 | 第32-33页 |
2.3.2 反应光谱性质变化 | 第33-34页 |
2.3.3 探针对苯硫酚的时间响应 | 第34-35页 |
2.3.4 线性关系及检测限 | 第35-36页 |
2.3.5 pH值稳定性测试 | 第36页 |
2.3.6 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 | 第36-37页 |
2.3.7 光稳定性实验 | 第37-38页 |
2.3.8 识别机理验证 | 第38-39页 |
2.3.9 细胞毒性和共焦荧光成像 | 第39-40页 |
2.3.10 实际样品检测 | 第40-41页 |
2.4 结论 | 第41-42页 |
3 长波长特异识别硫酚类的探针分子BDP | 第42-61页 |
3.1 探针分子的设计 | 第42-4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3-47页 |
3.2.1 探针的合成 | 第43-45页 |
3.2.2 测试样品准备 | 第45页 |
3.2.3 体外滴定实验 | 第45-46页 |
3.2.4 光稳定性实验 | 第46页 |
3.2.5 最低检测限的计算 | 第46页 |
3.2.6 细胞毒性研究 | 第46页 |
3.2.7 激光共焦荧光成像 | 第46页 |
3.2.8 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 | 第46-47页 |
3.2.9 在实际水样中对苯硫酚的分析 | 第4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60页 |
3.3.1 探针基本光谱性质 | 第47-49页 |
3.3.2 反应滴定实验 | 第49页 |
3.3.3 定量关系与检测限实验 | 第49-50页 |
3.3.4 时间响应实验 | 第50-51页 |
3.3.5 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 | 第51-52页 |
3.3.6 pH稳定性测试 | 第52-53页 |
3.3.7 光稳定性实验 | 第53-54页 |
3.3.8 响应机理验证 | 第54页 |
3.3.9 细胞毒性和共焦荧光成像 | 第54-56页 |
3.3.10 细胞内时间荧光成像 | 第56-57页 |
3.3.11 细胞器定位实验 | 第57-58页 |
3.3.12 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 | 第58-59页 |
3.3.13 实际样品检测 | 第59-60页 |
3.4 结论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附录A 化合物结构表征 | 第68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