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辅酶Q_(10)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1.1 辅酶Q_(10)的分子式及结构式 | 第11-12页 |
1.1.2 理化性质 | 第12页 |
1.1.3 来源与发展史 | 第12页 |
1.1.4 制备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 叶酸概述 | 第13页 |
1.3 辅酶Q_(10)药理活性 | 第13-17页 |
1.3.1 抗氧化作用 | 第13-14页 |
1.3.2 维持细胞膜钙离子通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| 第14-15页 |
1.3.3 纠正病变组织辅酶Q_(10)的缺乏状态 | 第15页 |
1.3.4 免疫增强作用 | 第15页 |
1.3.5 辅酶Q_(10)促进动物学习记忆 | 第15页 |
1.3.6 辅酶Q_(10)对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| 第15-16页 |
1.3.7 调节血脂作用 | 第16页 |
1.3.8 抗衰老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4 辅酶Q_(10)的临床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4.1 心血管疾病 | 第17页 |
1.4.2 治疗高血压 | 第17-18页 |
1.4.3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| 第18页 |
1.4.4 治疗皮肤疾病 | 第18页 |
1.4.5 治疗癌症 | 第18页 |
1.5 辅酶Q_(10)制剂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5.1 环糊精包合技术 | 第19页 |
1.5.2 乳化技术 | 第19页 |
1.5.3 脂质体技术 | 第19页 |
1.5.4 速释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5.5 固体分散体技术 | 第20页 |
1.6 纳米混悬剂技术 | 第20-22页 |
1.6.1 制备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6.2 主要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2 叶酸葡聚糖偶联物的制备 | 第23-31页 |
2.1 材料与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4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2.1 叶酸葡聚糖偶联物的制备 | 第24页 |
2.2.2 叶酸葡聚糖偶联物的表征 | 第24页 |
2.2.3 偶联率测定 | 第24-25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5-29页 |
2.3.1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| 第25页 |
2.3.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| 第25-29页 |
2.3.3 叶酸偶联率结果 | 第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3 辅酶Q_(10)纳米制剂制备 | 第31-39页 |
3.1 材料与仪器 | 第31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1页 |
3.1.2 实验仪器 | 第31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1-34页 |
3.2.1 单因素实验 | 第31-33页 |
3.2.2 正交实验 | 第33-34页 |
3.2.3 统计分析 | 第3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38页 |
3.3.1 单因素实验结果 | 第34-36页 |
3.3.2 正交实验结果 | 第36-37页 |
3.3.3 辅酶Q_(10)纳米制剂反应过程 | 第37-38页 |
3.3.4 验证实验 | 第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4 辅酶Q_(10)纳米制剂质量评价 | 第39-49页 |
4.1 材料与仪器 | 第39-40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39-40页 |
4.1.2 实验仪器 | 第40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0-42页 |
4.2.1 辅酶Q_(10)纳米制剂的制备 | 第40页 |
4.2.2 扫描电镜测定 | 第40页 |
4.2.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 | 第40-41页 |
4.2.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| 第41页 |
4.2.5 X射线衍射测定 | 第41页 |
4.2.6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 | 第41页 |
4.2.7 稳定性实验 | 第41页 |
4.2.8 溶出度测定 | 第41-42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7页 |
4.3.1 SEM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3.2 FT-IR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3 HPLC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.4 XRD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.5 DSC分析 | 第46页 |
4.3.6 稳定性分析 | 第46页 |
4.3.7 体外溶出度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5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| 第49-54页 |
5.1 材料与仪器 | 第49-50页 |
5.1.1 实验材料 | 第49页 |
5.1.2 实验仪器 | 第49-50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50页 |
5.2.1 实验动物血样采集 | 第50页 |
5.2.2 血样的处理 | 第50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3页 |
5.3.1 方法专属性考察 | 第50-51页 |
5.3.2 辅酶Q_(10)纳米制剂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| 第51-5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