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SOC估算 | 第13页 |
1.3 均衡依据 | 第13-14页 |
1.4 均衡方法 | 第14-22页 |
1.4.1 过充均衡 | 第14页 |
1.4.2 旁路晶体管均衡 | 第14-15页 |
1.4.3 电阻型均衡电路 | 第15-16页 |
1.4.4 电容型均衡电路 | 第16-17页 |
1.4.5 电感型均衡电路 | 第17-20页 |
1.4.6 变压器型均衡电路 | 第20-22页 |
1.5 均衡电路的拓扑结构 | 第22-23页 |
1.6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实验所用设备设计及测试手段 | 第25-31页 |
2.1 并联电池组测试装置的设计 | 第25-29页 |
2.1.1 恒流电子负载的设计 | 第25-27页 |
2.1.2 并联电池组各支路数据采集 | 第27-28页 |
2.1.3 结果验证 | 第28-29页 |
2.2 电池特性测试 | 第29-30页 |
2.3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523锂离子电池组并联的不一致性分析 | 第31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3.2 523锂离子电池衰减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 | 第32-37页 |
3.2.1 523锂离子电池内阻随电池衰减的变化及其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2.2 523锂离子电池OCV-SOC曲线随电池衰减的变化及其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3 523锂离子电池组并联的不一致性分析 | 第37-49页 |
3.3.1 单次放电过程中各支路之间电流、电压差异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3.2 循环过程中各支路之间电流、电压差异变化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3.3 并联对各支路电池衰减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3.4 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523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的研究 | 第50-64页 |
4.1 引言 | 第50页 |
4.2 523锂离子电池建模 | 第50-54页 |
4.2.1 等效电路模型 | 第50-51页 |
4.2.2 模型参数识别 | 第51-54页 |
4.3 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 | 第54-57页 |
4.3.1 基于H-infinity估算方式的实现 | 第54-57页 |
4.3.2 H-infinity估算方法的结果验证 | 第57页 |
4.4 SOC估算方法的改进 | 第57-63页 |
4.4.1 影响估算方法精度的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4.2 SOC估算方法的改进 | 第60-62页 |
4.4.3 改进SOC估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5 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523锂离子电池组均衡方案及其性能的研究 | 第64-79页 |
5.1 引言 | 第64页 |
5.2 恒功率负载的确定与建立 | 第64-66页 |
5.3 均衡的性能指标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4 均衡仿真模型 | 第67-78页 |
5.4.1 均衡方案1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| 第67-72页 |
5.4.2 均衡方案2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| 第72-74页 |
5.4.3 均衡方案3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| 第74-76页 |
5.4.4 均衡方案对比 | 第76页 |
5.4.5 基于H-infinitySOC估算方法的均衡方案2仿真结果 | 第76-78页 |
5.5 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6.1 总结 | 第79-80页 |
6.1.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79-80页 |
6.1.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