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洪绶《斗草图》人物造型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民俗斗草的起源及流衍 | 第12-17页 |
1.1 起源 | 第12页 |
1.2 有趣玩法 | 第12-13页 |
1.3 斗草的后世衍展 | 第13-17页 |
第二章 古意新趣:陈洪绶《斗草图》的画面解析 | 第17-26页 |
2.1 组合式的人物排列 | 第17-18页 |
2.2 场景的细节捕捉 | 第18-19页 |
2.3 人物造型 | 第19-23页 |
2.3.1 男性化的糅合 | 第19-23页 |
2.3.2 手部的刻画 | 第23页 |
2.4 简洁、装饰性的画面营造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陈洪绶《斗草图》:另类的理想女性 | 第26-33页 |
3.1 历代斗草图 | 第26页 |
3.2 与仇英笔下斗草的世俗女性的比对 | 第26-33页 |
3.2.1 女高士形象 | 第27-30页 |
3.2.2 男女性别界限的模糊 | 第30-31页 |
3.2.3 故国的女性记忆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明代小说与陈洪绶《斗草图》 | 第33-36页 |
4.1 明代小说的流行 | 第33页 |
4.2 明代小说对陈洪绶《斗草图》人物塑造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第五章 陈洪绶人物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| 第36-39页 |
5.1 陈洪绶的传派和影响 | 第36-37页 |
5.2 因时代而凝练成的人物画风格对后世启示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后记 | 第42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4页 |
策展方案 | 第4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