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井口海洋立管群流固耦合动力学行为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圆柱绕流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管群流致振动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5-18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多井口海洋立管群模型建立 | 第18-30页 |
2.1 立管群水动力影响因素 | 第18-21页 |
2.1.1 遮蔽效应 | 第18-20页 |
2.1.2 涡激振动 | 第20页 |
2.1.3 波激振动 | 第20-21页 |
2.2 运动方程的建立 | 第21-24页 |
2.2.1 随动流体力 | 第21页 |
2.2.2 流体激振力 | 第21-22页 |
2.2.3 立管群运动方程 | 第22-24页 |
2.3 海洋立管群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7页 |
2.3.1 模型简化 | 第24-25页 |
2.3.2 几何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3.3 湍流模型选取 | 第26页 |
2.3.4 流固耦合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4 动网格技术及边界条件 | 第27-29页 |
2.4.1 动网格技术 | 第27-28页 |
2.4.2 边界条件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多井口海洋立管群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 | 第30-44页 |
3.1 单根立管模态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 不同立管数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3.3 不同立管间距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3.4 立管群不同位置排列的影响 | 第36-43页 |
3.4.1 正三角形排列(30°) | 第37-38页 |
3.4.2 转置正方形排列(45°) | 第38-40页 |
3.4.3 转置正三角形(60°) | 第40-41页 |
3.4.4 正方形排列(90°) | 第41-4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多井口海洋立管群流体弹性不稳定性分析 | 第44-59页 |
4.1 流体弹性不稳定机理 | 第44-47页 |
4.1.1 流体弹性不稳定机理 | 第44-45页 |
4.1.2 现有数学模型 | 第45-47页 |
4.2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理论分析 | 第47-52页 |
4.2.1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能量方程 | 第47-51页 |
4.2.2 算例分析及模型验证 | 第51-52页 |
4.3 主振方向讨论 | 第52-53页 |
4.4 临界失稳流速探讨 | 第53-58页 |
4.4.1 正三角形排布(30°) | 第54-55页 |
4.4.2 转置正方形排布(45°) | 第55-56页 |
4.4.3 转置正三角形排布(60°) | 第56-57页 |
4.4.4 正方形排布(90°) | 第57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多井口海洋立管群振动防控治理方法研究 | 第59-66页 |
5.1 模型的简化和选取 | 第59-63页 |
5.1.1 分隔板式 | 第60-61页 |
5.1.2 整流罩式 | 第61-63页 |
5.2 振动抑制分析 | 第63-65页 |
5.2.1 分隔板式 | 第64页 |
5.2.2 整流罩式 | 第64-6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结论 | 第66-67页 |
6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