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像与绘画的关系--以西方1950年代后四位艺术家及作品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7-11页 |
一、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8-9页 |
三、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图像的力量 | 第11-15页 |
一、图像与绘画:失语危机 | 第11-12页 |
1. “图像”和“绘画”的语境 | 第11页 |
2. 绘画的失语危机 | 第11-12页 |
二、寻找图像与绘画的平衡点 | 第12-15页 |
1. 放弃“模仿”和“再现”传统到“抽象表现” | 第12-13页 |
2. 从“观念”转向“语言”探究 | 第13页 |
3. 从“绘画性”转向“图像性”再回归“绘画性”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新的观看方式和新的绘画语言形式 | 第15-36页 |
一、“选择非选择性”安迪·沃霍尔的波普艺术 | 第15-19页 |
1. 明星与消费者文化 | 第15-17页 |
2. 图像的符号景象 | 第17-19页 |
3. 商业艺术的“影子” | 第19页 |
二、“离散的、分隔的瞥见”大卫·霍克尼的图像世界 | 第19-27页 |
1. 改变传统的“单点透视”的观察方式 | 第21-22页 |
2. 更接近真实的“空间探索” | 第22-26页 |
3. 绘画与数字图像拼贴的形式创作 | 第26-27页 |
三、“照相写实绘画中的抽象意味”查克·克洛斯 | 第27-32页 |
1. 从“抽象”转向“具象” | 第28-30页 |
2. 开放的“照片写实绘画” | 第30-32页 |
3. 可读性与外延性 | 第32页 |
四、“艺术中的图像符号”安塞姆·基弗 | 第32-36页 |
1. 世界上最荒凉的风景 | 第32-33页 |
2. 符号及隐喻 | 第33-36页 |
第三章 绘画的影响 | 第36-43页 |
一、图像转换的依据 | 第36-38页 |
1. 绘画中图像转换的共同点 | 第37页 |
2. 绘画中图像转换的不同点 | 第37-38页 |
二、“图像”与我的绘画 | 第38-42页 |
1. 再现梦境中的形象 | 第40-41页 |
2. 记忆再现的依据 | 第41-42页 |
3. 便捷的辅助工具 | 第42页 |
三、图像转换的问题和艺术意义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