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水线监控下的模糊图像处理
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3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图像清晰度检测 | 第16-33页 |
·经典的图像清晰度检测算法 | 第16-18页 |
·基于自相关的图像清晰度函数 | 第18-21页 |
·图像清晰度分析 | 第18页 |
·离焦模糊及自相关检测原理分析 | 第18-21页 |
·改进的自相关检测算法 | 第21-25页 |
·算法步骤 | 第21-22页 |
·算法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算法参数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算法性能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图像清晰度函数的实验验证 | 第25-32页 |
·人造模糊图的清晰度评价实验比较 | 第26-29页 |
·一号摄像头拍摄的模糊图的清晰度评价实验比较 | 第29-30页 |
·二号摄像头拍摄的模糊图的清晰度评价实验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自动调焦 | 第33-43页 |
·图像式自动调焦 | 第33-34页 |
·图像式自动调焦简介 | 第33页 |
·图像式聚焦的工作原理 | 第33-34页 |
·经典的焦点搜索算法 | 第34-35页 |
·函数逼近法 | 第34页 |
·Fibonacci 搜索法 | 第34-35页 |
·爬坡搜索法 | 第35页 |
·优化步长的爬坡搜索算法 | 第35-36页 |
·优化步长的聚焦算法实验验证 | 第36-40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36-40页 |
·实验分析 | 第40页 |
·自动调焦系统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运动模糊和离焦模糊的模糊参数估计 | 第43-57页 |
·图像降质模型 | 第43-45页 |
·连续降质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离散降质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图像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频谱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离焦模糊图像频谱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图像增强 | 第47-50页 |
·图像增强算法简介 | 第48页 |
·直方图均衡化法 | 第48-50页 |
·Radon 变换介绍 | 第50-51页 |
·基于频域的运动模糊参数估计 | 第51-53页 |
·运动模糊参数估计算法的实验验证 | 第53-5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3-55页 |
·算法性能分析 | 第55页 |
·算法参数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模糊图像的恢复 | 第57-73页 |
·模糊图像的经典复原方法 | 第57-63页 |
·维纳滤波恢复 | 第57-58页 |
·约束最小二乘估计恢复 | 第58-59页 |
·Richardson- Lucy 滤波复原 | 第59-60页 |
·模糊图像恢复算法的实验比较 | 第60-63页 |
·寄生条纹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| 第63-69页 |
·寄生条纹的原因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寄生条纹产生原因的实验验证 | 第64-66页 |
·寄生条纹的去除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67-69页 |
·实验分析 | 第69页 |
·图像滤波处理 | 第69-72页 |
·恢复图像降质的原因分析 | 第70页 |
·中值滤波定义 | 第70-71页 |
·快速中值滤波 | 第71-7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