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水路运输经济论文--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--联合运输论文

港口-腹地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弹性的提升研究

致谢第5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中英文术语对照表第19-21页
英文缩写表第21-22页
1 绪论第22-34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问题和目的第25-26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内容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框架第30-31页
    1.3 研究创新与贡献第31-32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2 文献综述第34-56页
    2.1 港口-腹地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理论背景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集装箱多式联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多式联运场站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港口区域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海运系统风险管理研究第38-41页
    2.2 弹性研究概述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弹性概念概述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交通运输领域弹性概念辨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基于本文研究的弹性概念第47页
    2.3 交通运输领域弹性问题研究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概念分析与文献综述类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弹性测度类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弹性评价类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弹性优化类第53页
    2.4 述评第53-5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3 港口-腹地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弹性的事前预防提升研究第56-96页
    3.1 问题描述第56-64页
    3.2 建模分析第64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型描述和假设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础模型及求解第68-72页
    3.3 模型拓展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拓展模型1:异质参与方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拓展模型2:完全网络第75-78页
    3.4 案例研究第78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案例网络描述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3-1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实验3-2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实验3-3第85-92页
    3.5 管理启示第92-93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93-96页
4 港口-腹地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弹性的事后恢复提升研究第96-122页
    4.1 问题描述第96-98页
    4.2 建模分析第98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建模思路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型描述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模型建立第100-104页
    4.3 模型求解第104-106页
    4.4 案例研究第106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案例网络描述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非常规突发事件和即时恢复措施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变量仿真数值设置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案例网络基本仿真结果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案例网络弹性的敏感性分析第115-119页
    4.5 管理启示第119-120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20-122页
5 港口-腹地集装箱公水联运网络弹性全面评价与优化研究第122-170页
    5.1 问题描述第122-127页
    5.2 评价体系第127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弹性概念定义与维度第127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层级构建与指标选取第136-141页
    5.3 评价方法第141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ER-AHP方法辨析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ER-AHP实施步骤第143-148页
    5.4 案例研究第148-1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案例网络描述第148-1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案例研究结果第153-1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专家数量敏感性分析第164-166页
    5.5 管理启示第166-168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68-170页
6 总结与展望第170-176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170-173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173-176页
参考文献第176-190页
附录第190-222页
    附录1 第3章的数学证明与推导第190-196页
    附录2 第5章的数据收集与处理第196-206页
    附录3 第5章案例研究完整结果第206-222页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22-223页

论文共2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水稻种植户极端气候适应性行为及效应研究
下一篇:中国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