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.绪论 | 第8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 | 第9页 |
1.3 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0-18页 |
1.4.1 国外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4.2 国内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8页 |
1.4.3 文献述评 | 第18页 |
1.5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6 主要创新 | 第19页 |
2.福斯特生态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条件 | 第19-33页 |
2.1 福斯特生态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19-25页 |
2.1.1 全球生态问题及相关灾难 | 第19-21页 |
2.1.2 全球生态改革遭遇的挫折和挑战 | 第21-23页 |
2.1.3 缺乏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| 第23-25页 |
2.2 福斯特生态革命理论的理论渊源与经验借鉴 | 第25-33页 |
2.2.1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| 第25-27页 |
2.2.2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 | 第27-31页 |
2.2.3 保护美国原始森林的生态运动的历史经验 | 第31-33页 |
3.福斯特生态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33-46页 |
3.1 福斯特生态革命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1.1 福斯特生态革命的概念 | 第33-35页 |
3.1.2 福斯特生态革命与布朗环境革命的概念比较 | 第35-37页 |
3.1.3 福斯特生态革命与生态现代化的概念比较 | 第37-38页 |
3.1.4 福斯特生态革命与生态辩证法 | 第38-40页 |
3.2 福斯特生态革命的实现路径 | 第40-46页 |
3.2.1 经济: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改造生产关系 | 第40-42页 |
3.2.2 政治:巩固民众与政权的同盟关系 | 第42-43页 |
3.2.3 文化:推动社会道德的生态转变 | 第43-45页 |
3.2.4 策略:建立生态运动与社会正义运动的联盟 | 第45-46页 |
4.福斯特生态革命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| 第46-52页 |
4.1 福斯特生态革命的理论贡献 | 第46-50页 |
4.1.1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| 第47-48页 |
4.1.2 对环境改良主义的批判 | 第48-50页 |
4.2 福斯特生态革命的理论不足 | 第50-52页 |
5.福斯特生态革命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的现实启示 | 第52-58页 |
5.1 国内: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| 第52-56页 |
5.1.1 经济领域:推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 | 第52-53页 |
5.1.2 政治领域: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| 第53-55页 |
5.1.3 文化领域:加强社会的生态道德建设 | 第55-56页 |
5.2 国际: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绿色发展的需要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