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找矿模型与成矿预测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6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1.2.1 斑岩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2-21页 |
1.2.2 甲玛矿床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1.4 采用的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1.5 取得的主要成果 | 第24页 |
1.6 主要创新点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| 第26-41页 |
2.1 区域地层 | 第26页 |
2.2 区域构造 | 第26-29页 |
2.2.1 褶皱构造 | 第29页 |
2.2.2 断裂构造 | 第29页 |
2.3 区域岩浆岩 | 第29-31页 |
2.4 区域构造演化 | 第31-33页 |
2.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| 第33-37页 |
2.5.1 区域重力场特征 | 第33-34页 |
2.5.2 区域磁场特征 | 第34-37页 |
2.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7-39页 |
2.6.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 | 第37-38页 |
2.6.2 区域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 | 第38页 |
2.6.3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| 第38-39页 |
2.7 区域矿产 | 第39-41页 |
2.7.1 矿产种类及其特点 | 第39页 |
2.7.2 空间分布规律 | 第39-40页 |
2.7.3 时间分布规律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| 第41-71页 |
3.1 地层 | 第41页 |
3.2 构造 | 第41-47页 |
3.3 岩浆岩 | 第47-52页 |
3.3.1 岩浆岩分类 | 第47-48页 |
3.3.2 岩石学分类 | 第48-50页 |
3.3.3 岩石化学特征 | 第50-52页 |
3.4 矿体地质特征 | 第52-61页 |
3.4.1 矿体地质特征 | 第52-58页 |
3.4.2 矿石特征 | 第58页 |
3.4.3 矿石组成 | 第58-60页 |
3.4.4 矿石组构 | 第60-61页 |
3.5 矿床成因 | 第61-71页 |
第4章 勘查地球物理、地球化学及遥感异常特征 | 第71-100页 |
4.1 遥感异常特征 | 第71-75页 |
4.1.1 ASTER数据蚀变矿物信息提取 | 第71-73页 |
4.1.2 钻孔短波红外特征 | 第73-74页 |
4.1.3 小结 | 第74-75页 |
4.2 勘查地球化学 | 第75-96页 |
4.2.1 1/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| 第75页 |
4.2.2 1/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| 第75-96页 |
4.3 勘查地球物理异常 | 第96-100页 |
第5章 找矿模型与成矿预测 | 第100-110页 |
5.1 成矿规律 | 第100-103页 |
5.1.1 空间位置 | 第100页 |
5.1.2 成矿时代 | 第100页 |
5.1.3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| 第100-102页 |
5.1.4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| 第102-103页 |
5.1.5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 | 第103页 |
5.2 矿床成矿模式 | 第103-106页 |
5.3 找矿标志 | 第106-107页 |
5.4 综合找矿模型 | 第107页 |
5.5 综合勘查技术方法 | 第107页 |
5.6 外围成矿预测 | 第107-110页 |
结论 | 第110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2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