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7页 |
一、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二、学术史回顾 | 第11-15页 |
三、基本框架 | 第15-16页 |
四、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宋代科技政策制定的背景 | 第17-34页 |
第一节 宋以前的科技发展与政策 | 第17-24页 |
一、隋唐以前的科技发展与政策 | 第17-21页 |
二、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与政策 | 第21-24页 |
第二节 宋代的科技发展与政策背景 | 第24-34页 |
一、宋代的科技发展与成就 | 第25-27页 |
二、经济发展是科技政策的基础与保障 | 第27-29页 |
三、文化繁荣与开明的文化政策为科技政策提供良好环境 | 第29-32页 |
四、外交国防的需要为科技政策提供动力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科技人才选拔与职官制度 | 第34-45页 |
第一节 壮大平民官僚力量及扩大科技人才来源 | 第34-38页 |
一、改革科举制度,壮大平民官僚力量 | 第34-36页 |
二、扩大科技人才来源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宋代的技术官制度 | 第38-45页 |
一、宋代的技术官机构与技术官 | 第38-42页 |
二、宋代技术官制度的特点 | 第42-45页 |
第三章 宋代的科技教育政策 | 第45-57页 |
第一节 官办科技专科学校的昌盛与完善 | 第45-48页 |
一、算学 | 第45-46页 |
二、医学 | 第46-48页 |
第二节 官营作坊艺徒制的发展 | 第48-51页 |
一、工种增多,规模扩大 | 第49-50页 |
二、以“法式”授工徒,艺徒训练规范化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官方的劝课农桑教化活动 | 第51-53页 |
一、民政官员的劝课农桑活动 | 第51-52页 |
二、劝课农桑的“教材” | 第52-53页 |
第四节 宋代科技教育政策的特点 | 第53-57页 |
一、注重实用和技能培养,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 | 第53-55页 |
二、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 | 第55-56页 |
三、注重科技道德的培养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宋代的科技奖励政策 | 第57-67页 |
第一节 宋代科技奖励的形式 | 第57-60页 |
一、降诏奖谕 | 第57-58页 |
二、授官赐爵 | 第58页 |
三、发放实物 | 第58-60页 |
四、其他奖励形式 | 第60页 |
第二节 宋代科技奖励的领域 | 第60-64页 |
一、天文学 | 第60-61页 |
二、医学 | 第61-62页 |
三、农田水利 | 第62-63页 |
四、军事科技 | 第63-64页 |
第三节 宋代科技奖励的特点 | 第64-67页 |
一、奖励领域拓展,奖励品种趋于多样化 | 第65页 |
二、科技奖励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| 第65-66页 |
三、科技奖励缺乏评审机制,随意性较大 | 第66-67页 |
结语 | 第67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4-75页 |
后记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