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建筑用膜力学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建筑用膜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1.2.2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变形的应用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2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| 第18-30页 |
2.1 DIC基本原理 | 第18-21页 |
2.1.1 表征图像变形计算 | 第18-20页 |
2.1.2 相关函数 | 第20-21页 |
2.2 数字图像测量系统 | 第21-22页 |
2.3 制斑技术 | 第22-25页 |
2.3.1 MATLAB设计散斑图 | 第23-24页 |
2.3.2 Photoshop设计散斑图 | 第24-25页 |
2.4 散斑图质量的评价 | 第25-28页 |
2.4.1 平均灰度梯度法 | 第25-26页 |
2.4.2 图像相关匹配法 | 第26-28页 |
2.5 DIC方法验证性实验 | 第28-2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PTFE建筑膜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| 第30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0页 |
3.2 实验材料 | 第30页 |
3.3 实验仪器 | 第30-31页 |
3.4 实验方法及方案设计 | 第31-37页 |
3.4.1 拉伸实验条件及方案设计 | 第31-35页 |
3.4.2 撕裂实验条件及方案设计 | 第35-37页 |
3.5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5页 |
3.5.1 不同方向单轴拉伸性能研究 | 第37-38页 |
3.5.2 折痕处强度折减性能研究 | 第38-40页 |
3.5.3 双舌撕裂法撕裂性能研究 | 第40-41页 |
3.5.4 梯形撕裂法撕裂性能研究 | 第41-43页 |
3.5.5 单轴中缝撕裂法撕裂性能研究 | 第43-4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4 含孔膜材在单向与双向拉伸下力学特性 | 第46-66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4.3 实验仪器 | 第47页 |
4.4 实验方法及方案设计 | 第47-51页 |
4.4.1 单向拉伸下膜材实验方案设计 | 第48-49页 |
4.4.2 双向拉伸下膜材实验方案设计 | 第49-51页 |
4.5 无损膜材全场应变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8页 |
4.5.1 不同部位伸长率的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5.2 单向拉伸下无孔膜材应变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5.3 双向拉伸下无孔膜材应变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6 含孔膜材全场应变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5页 |
4.6.1 不同孔边距离的应变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6.2 单向拉伸下含孔膜材应变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6.3 双向拉伸下含孔膜材应变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6.4 含孔膜材应变集中系数的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5 含孔膜材在双轴双向拉伸下力学特性 | 第66-85页 |
5.1 引言 | 第66页 |
5.2 实验材料 | 第66-67页 |
5.3 实验仪器 | 第67-68页 |
5.4 实验方法及方案设计 | 第68-70页 |
5.4.1 加载方式 | 第68-69页 |
5.4.2 试验步骤 | 第69-70页 |
5.5 膜材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试验研究 | 第70-76页 |
5.5.1 单轴拉伸下膜材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| 第70-73页 |
5.5.2 双轴拉伸下膜材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| 第73-76页 |
5.6 双轴双向拉伸下含孔膜材全场应变试验研究 | 第76-83页 |
5.6.1 局部应变场的演化 | 第76-79页 |
5.6.2 全局变形场分析 | 第79-82页 |
5.6.3 应变集中系数分析 | 第82-83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6.1 结论 | 第85-86页 |
6.2 展望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附录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