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泥钪资源回收工艺基础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3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赤泥的性质及种类 | 第14-17页 |
1.2.1 赤泥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1.2.2 赤泥的主要种类 | 第15-17页 |
1.3 国内外赤泥综合利用概况 | 第17-22页 |
1.3.1 国外对赤泥综合利用概况 | 第17-20页 |
1.3.2 国内对赤泥综合利用概况 | 第20-22页 |
1.4 钪及其应用 | 第22-23页 |
1.4.1 钪的性质 | 第22页 |
1.4.2 钪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1.5 从赤泥中浸出钪的方法 | 第23-25页 |
1.5.1 离子液体法 | 第23-24页 |
1.5.2 酸浸法 | 第24-25页 |
1.5.3 废酸洗液浸出法 | 第25页 |
1.5.4 硫酸化焙烧-浸出法 | 第25页 |
1.6 浸出液中钪的提取方法 | 第25-26页 |
1.7 本论文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| 第26-29页 |
1.7.1 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| 第26-27页 |
1.7.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第2章 实验原料和工艺研究方法 | 第29-35页 |
2.1 实验原料及试剂 | 第29-32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29-31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31页 |
2.1.3 化学试剂 | 第31-32页 |
2.2 实验研究方法 | 第32-35页 |
2.2.1 硫酸直接浸出赤泥实验 | 第32页 |
2.2.2 钛白废酸浸出赤泥实验 | 第32页 |
2.2.3 硫酸化焙烧-浸出实验 | 第32-33页 |
2.2.4 浸出液中钪的萃取实验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矿物酸酸直接浸出赤泥工艺 | 第35-45页 |
3.1 硫酸直接浸出赤泥实验 | 第36-40页 |
3.1.1 实验步骤 | 第36页 |
3.1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0页 |
3.2 钛白废酸浸出赤泥实验 | 第40-43页 |
3.2.1 实验方案 | 第40-41页 |
3.2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硫酸化焙烧-水浸赤泥工艺实验 | 第45-56页 |
4.1 实验方案 | 第45-46页 |
4.2 赤泥原样差热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赤泥原样FTIR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4 焙烧对赤泥中金属浸出行为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4.4.1 焙烧温度对浸出行为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4.2 硫酸添加量对浸出行为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4.3 焙烧时间对浸出行为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5 焙烧浸出机理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5.1 焙烧过程中样品颜色和微观形态 | 第51-52页 |
4.5.2 硫酸化赤泥样品焙烧过程中的相变规律 | 第52-5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浸出液中钪的萃取工艺实验 | 第56-67页 |
5.1 P204萃取体系 | 第57-60页 |
5.1.1 萃取参数pH的确定 | 第57-58页 |
5.1.2 萃取相比的确定 | 第58-59页 |
5.1.3 萃取剂百分数的确定 | 第59-60页 |
5.2 P507萃取体系 | 第60-63页 |
5.2.1 萃取参数pH的确定 | 第60-61页 |
5.2.2 萃取相比的确定 | 第61-62页 |
5.2.3 萃取剂百分数的确定 | 第62-63页 |
5.3 Cyanex272萃取体系 | 第63-65页 |
5.3.1 萃取参数pH的确定 | 第63-64页 |
5.3.2 萃取相比的确定 | 第64-65页 |
5.3.3 萃取剂百分数的确定 | 第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