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有机化学论文

钌-羟基吡啶协同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酮氢转移反应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5-39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金属-配体协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6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含有O-H吡啶的金属-配体协同催化剂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含有N-H基团的金属-配体协同催化剂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含有CH2基团的金属-配体协同催化剂第25-31页
    1.3 协同催化剂在酮氢转移及伯醇与仲醇Β-烷基化反应中应用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协同催化剂在酮氢转移反应中的应用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协同催化剂在伯醇与仲醇β-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4-37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7-39页
第2章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第39-44页
    2.1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主要药品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主要仪器第40-41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前驱体钌配合物的合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含2-羟基吡啶配体的合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含2-羟基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第41页
    2.3 分析表征方法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红外光谱测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核磁共振测试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X-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高分辨质谱测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气相色谱测试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元素分析测试第43-44页
第3章 含2-羟基吡啶亚甲基的钌-配体协同催化剂催化酮氢转移反应第44-5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4-45页
    3.2 化合物II-2~II-9的合成方法及催化过程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化合物II-2~II-9的合成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配合物II-5催化酮氢转移反应过程第47-48页
    3.3 化合物的表征及催化性测试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过程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配合物II-7的单晶结构表征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配合物II-5和II-7~II-9催化酮氢转移反应活性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配合物II-5催化酮氢转移的反应机理第55-5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4章 不同羟基位置和数量的钌-配体协同催化剂催化酮氢转移反应第57-8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7页
    4.2 .化合物III-1~III-20合成方法及催化过程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化合物III-1~III-20合成方法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配合物III-11催化酮氢转移反应过程第65页
    4.3 化合物的表征及催化性能测试第65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过程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配合物III-15的单晶结构表征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配合物III-11~III-13和III-15催化酮氢转移反应活性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CO衍生物的合成过程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CO衍生物III-19的单晶结构表征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CO衍生物III-16~III-20催化酮氢转移反应活性第78-8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第5章 含吡唑或三氮唑杂环的钌-OH配体协同催化剂催化酮氢转移反应第84-10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4页
    5.2 化合物IV-1~IV-10的合成方法及催化过程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化合物IV-1~IV-10的合成方法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配合物IV-5催化酮氢转移反应过程第88页
    5.3 化合物的表征及催化性能测试第8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过程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配合物IV-5和IV-8的单晶结构表征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配合物IV-5~IV-10催化酮氢转移反应活性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配合物IV-5催化酮氢转移反应机理第98-10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第6章 多质子敏感位点钌氢配合物的反应性能及催化性能第102-123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2-103页
    6.2 化合物V-1~V-7的合成方法及催化过程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化合物V-1~V-7的合成方法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配合物V-2催化酮氢转移反应过程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配合物催化伯醇与仲醇β-烷基化反应过程第105-106页
    6.3 化合物的表征及催化性能测试第106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配合物的合成过程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配合物V-2、V-4和V-7的单晶结构表征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配合物V-1~V-7催化酮氢转移反应活性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配合物V-1~V-7催化伯醇与仲醇β-烷基化反应活性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配合物V-2催化伯醇与仲醇β-烷基化反应机理第119-122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22-123页
结论第123-124页
创新点第124页
展望第124-125页
参考文献第125-138页
附录第138-18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87-189页
致谢第189-190页
个人简历第190页

论文共1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外侧缰核在抑郁大鼠昼夜节律活动改变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
下一篇:嵌合戊肝抗原基因的重组甲肝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