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一种面对真实场地的设计方法--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基础教学体系在中国实践的可能性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绪论第7-19页
    0.1 为什么要研究一种面对真实场地的设计方法第7-11页
    0.2 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0.3 研究方法与意义第13-17页
    0.4 论文结构安排第17-19页
第一章 场地的视野第19-45页
    1.1 超越艺术与生态的场地过程论第19-25页
    1.2 场地与现象学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空间性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时间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物质性第29-31页
    1.3 场地与图绘第31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投影图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符号图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再现图第39-44页
    1.4 小结第44-45页
第二章 序列、运动与空间第45-64页
    2.1 场地初识的游观论第45-47页
    2.2 游观与具象记录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漫游与文字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散步与速写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行进与拍摄第51-55页
    2.3 从具体到抽象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拼贴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图术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3D模型第61-63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63-64页
第三章 场地丈量与三角测量第64-88页
    3.1 场地熟悉的测量论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传统测量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现代测量第67-68页
    3.2 场地丈量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行走和丈量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信息侦查和记录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3.3 三角测量第72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三角测量和计里画方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三角骨架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场地线像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场地材料和肌理第83-87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87-88页
第四章 场地横截面与场地行旅第88-110页
    4.1 场地探索的剖面动态过程论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静观与动观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可观与不可观(地上与地下)第90-94页
    4.2 横截面第94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从小场地到大区域(观大与观小)第94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剖切与设计思维第99-102页
    4.3 场地行旅第102-10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身体+景观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连续的速写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景观图表第107-109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109-110页
第五章 路径第110-135页
    5.1 场地演变的路径论第110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两种路径观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从路径到场所第113-120页
    5.2 场地操作之路径设计第120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概念生成第120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背景语境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动态内容第126-127页
    5.3 场地操作之灌排叠加策略第127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灌溉系统第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排洪系统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智慧水道系统第131-134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34-135页
结语与讨论:从“场地穿越论”到“在场认知设计法”第135-140页
参考文献第140-147页
图片来源第147-151页
致谢第151-152页
附录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学系1990年代教学改革线索图第152-153页
附录B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3-154页

论文共1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疲劳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
下一篇:末法殿中法永住--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明代配置解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