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4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三、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评价 | 第14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第四节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第五节 创新之处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3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一、安全生产 | 第18页 |
二、安全生产服务 | 第18页 |
三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| 第18-19页 |
四、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20-23页 |
一、企业家政府理论 | 第20-21页 |
二、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晋江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起因及现状分析 | 第23-34页 |
第一节 晋江市安全生产形势 | 第23-28页 |
一、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| 第23-25页 |
二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| 第25-26页 |
三、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晋江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举措 | 第28-31页 |
一、细化可供购买的安全生产服务项目 | 第28-30页 |
二、明确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工作保障机制 | 第30页 |
三、提出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工作要求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晋江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取得的成效 | 第31-34页 |
一、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| 第31页 |
二、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| 第31-32页 |
三、提升了服务对象本质安全水平 | 第32-33页 |
四、激活了安全生产中介市场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晋江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34-42页 |
第一节 晋江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9页 |
一、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责任缺失 | 第34页 |
二、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意愿不强 | 第34-36页 |
三、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成本高 | 第36-37页 |
四、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效果不明显 | 第37-38页 |
五、服务对象配合程度不高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晋江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9-42页 |
一、现有政策制度滞后 | 第39页 |
二、可供购买的安全生产服务种类单一 | 第39-40页 |
三、购买的竞争性不强 | 第40页 |
四、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 | 第40-41页 |
五、公众信任度低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国内外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与启示 | 第42-48页 |
第一节 国外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| 第42-43页 |
一、美国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| 第42页 |
二、巴西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国内主要城市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| 第43-46页 |
一、深圳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| 第43-44页 |
二、宁波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| 第44-45页 |
三、南京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实践 | 第45-46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启示 | 第46-48页 |
第六章 优化晋江市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对策 | 第48-60页 |
第一节 加强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体系建设 | 第48-51页 |
一、明确政府在购买安全生产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| 第48页 |
二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机制 | 第48-49页 |
三、规范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流程 | 第49-50页 |
四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拓宽服务模式和服务范围 | 第51-53页 |
一、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| 第51页 |
二、拓宽服务模式 | 第51-52页 |
三、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| 第52页 |
四、健全信息联动网络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培育壮大本地安全生产服务市场 | 第53-55页 |
一、降低准入门槛 | 第53页 |
二、培育多元化主体 | 第53-54页 |
三、引入竞争降低成本 | 第54页 |
四、建立安全信用约束机制 | 第54-55页 |
第四节 优化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 | 第55-56页 |
一、建立多元的监督机制 | 第55页 |
二、加强过程监管 | 第55页 |
三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| 第55-56页 |
第五节 强化服务对象主体责任意识落实 | 第56-58页 |
一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| 第56-57页 |
二、提高从业人员意识 | 第57页 |
三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| 第57-58页 |
第六节 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| 第58-60页 |
一、强化宣传 | 第58页 |
二、转变公众观念 | 第58页 |
三、提高公民参与度 | 第58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A 访谈提纲 | 第64-6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