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域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.2 研究创新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我国受虐儿童的现状分析 | 第15-24页 |
2.1 虐童事件爆发的原因 | 第17-19页 |
2.1.1 传统观念漠视儿童权利 | 第17-18页 |
2.1.2 单亲家庭虐童事件高发 | 第18页 |
2.1.3 缺乏虐待儿童的法律意识 | 第18-19页 |
2.2 虐待儿童的主要侵害种类 | 第19-22页 |
2.2.1 躯体虐待 | 第19-20页 |
2.2.2 性虐待 | 第20页 |
2.2.3 情感虐待 | 第20-21页 |
2.2.4 忽视虐待 | 第21-22页 |
2.3 虐待儿童的主要场所 | 第22-23页 |
2.3.1 家庭 | 第22页 |
2.3.2 幼儿园等社会机构 | 第22-23页 |
2.4 虐童行为的危害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我国受虐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规制 | 第24-30页 |
3.1 儿童权利保护的内容 | 第24-27页 |
3.1.1 儿童的一般权利 | 第24-25页 |
3.1.2 儿童的特殊权利 | 第25-27页 |
3.2 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成果 | 第27-30页 |
3.2.1 《宪法》对儿童权利保护的规定 | 第27页 |
3.2.2 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对虐待罪的改进 | 第27-28页 |
3.2.3 《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》对虐待罪的界定 | 第28页 |
3.2.4 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对儿童保护的规定 | 第28页 |
3.2.5 其他法律法规对虐待儿童的规制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我国受虐儿童权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7页 |
4.1 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4.1.1 缺乏虐待儿童罪专门立法 | 第30页 |
4.1.2 刑法修正案(九)对儿童虐待防治作用较小 | 第30-31页 |
4.1.3 《未成年保护法》对受虐儿童保护不足 | 第31-32页 |
4.1.4 《婚姻法》等其他法律具有局域性 | 第32页 |
4.2 司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4.2.1 虐童概念与正常管教界限模糊 | 第33页 |
4.2.2 缺少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专门机构 | 第33-34页 |
4.3 配套法律制度存在缺失 | 第34-37页 |
4.3.1 现行儿童寄养制度有待完善 | 第34-35页 |
4.3.2 国家监护制度缺失 | 第35页 |
4.3.3 未建立强制报告制度 | 第35-37页 |
第五章 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的完善建议 | 第37-46页 |
5.1 完善立法 | 第37-40页 |
5.1.1 填充虐待罪与虐待被监护人、看护人罪之间的立法空白 | 第37-38页 |
5.1.2 虐待儿童犯罪应坚持从重处罚的原则 | 第38页 |
5.1.3 强化《未成年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的效力 | 第38页 |
5.1.4 探索建立虐待儿童公益诉讼制度 | 第38-40页 |
5.2 强化司法 | 第40-42页 |
5.2.1 充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处虐童事件 | 第40页 |
5.2.2 引入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| 第40-41页 |
5.2.3 运用社区矫正措施 | 第41-42页 |
5.3 构建保护受虐儿童配套制度 | 第42-46页 |
5.3.1 受虐儿童权利保护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衔接 | 第42页 |
5.3.2 完善儿童收养与寄养制度 | 第42-43页 |
5.3.3 建立受虐儿童国家监护制度 | 第43-44页 |
5.3.4 规定特殊主体强制报告义务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