烧结余热发电闪蒸系统动态特性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引言 | 第8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1.2 烧结余热利用现状 | 第10-15页 |
| 1.2.1 烧结余热热源特点 | 第11-13页 |
| 1.2.2 烧结余热利用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1.3 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| 第15-18页 |
| 1.3.1 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分类 | 第15-18页 |
| 1.3.2 烧结闪蒸余热发电系统面临问题 | 第18页 |
| 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1.4.2 研究意义 | 第19页 |
| 1.4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9-20页 |
| 第2章 闪蒸余热发电系统建模 | 第20-37页 |
| 2.1 闪蒸系统基础数据确定 | 第22-26页 |
| 2.2 闪蒸系统热力学基本参数确定 | 第26-27页 |
| 2.3 闪蒸系统热力学模型 | 第27-33页 |
| 2.3.1 基础热力学模型 | 第27-29页 |
| 2.3.2 闪蒸系统热力学模型 | 第29-32页 |
| 2.3.3 汽轮机做功模型 | 第32-33页 |
| 2.4 蒸汽参数优化模型 | 第33-36页 |
| 2.4.1 主蒸汽参数优化模型 | 第33-34页 |
| 2.4.2 闪蒸汽参数优化模型 | 第34-35页 |
| 2.4.3 蒸汽压力联合优化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3章 闪蒸系统热力学动态特性 | 第37-55页 |
| 3.1 闪蒸系统基本计算参数确定 | 第37-38页 |
| 3.2 蒸汽热力学特性及参数优化 | 第38-46页 |
| 3.2.1 蒸汽热力学特性 | 第40-41页 |
| 3.2.2 主蒸汽参数优化 | 第41-43页 |
| 3.2.3 闪蒸汽参数优化 | 第43-46页 |
| 3.3 闪蒸系统边界温差特性 | 第46-49页 |
| 3.3.1 窄点温差 | 第46-47页 |
| 3.3.2 热端温差 | 第47-48页 |
| 3.3.3 接近点温差 | 第48-49页 |
| 3.4 烟气波动对蒸汽热力学动态特性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| 3.4.1 烟气温度影响 | 第49-51页 |
| 3.4.2 烟气流量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第4章 闪蒸余热发电系统优化结果与实际运行对比 | 第55-58页 |
| 4.1 闪蒸余热发电系统结果对比 | 第55-56页 |
| 4.2 闪蒸余热发电系统现存问题建议 | 第56-57页 |
| 4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结论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65-6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6-67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