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观赏园艺类病虫害论文

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白锈病抗性鉴定及其抗性机理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缩略词表第12-13页
引言第13-14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-26页
    1 菊花白锈病的研究进展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菊花白锈病的危害范围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危害症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白锈病病原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病原侵染与传播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 菊花白锈病抗病性鉴定及育种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6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2 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进展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被动抗病机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被动抗病的物理屏障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被动防御的化学屏障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主动抗病机制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动防御的物理因素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动防御的化学因素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第23-24页
    3 表达谱测序技术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第24-25页
    4 本研究意义第25-26页
第二章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白锈病鉴定第26-34页
    1 材料和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材料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人工接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供试病原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田间人工接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观察记录与抗病分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数据统计第29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田间第一次人工接种鉴定的抗病性表现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田间第二次人工接种鉴定的抗病性表现第31-32页
    3 讨论第32-34页
第三章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白锈病相关生理机理研究第34-46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扫描电镜下叶片表面结构观察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叶片表皮蜡质成分GC-MS成分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1.4 酶活性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 SOD活性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 POD活性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 PPO活性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 PAL活性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5 可溶性蛋白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7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叶片表面结构差异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叶片表皮蜡质成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白锈病接种对抗感材料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接种后SOD活性变化动态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接种后POD活性变化动态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白锈病接种对抗感材料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接种后PPO活性变化动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接种后PAL活性变化动态第41-42页
    3 讨论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叶片表面结构特征与白锈病抗性的关系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和含量与白锈病抗性的关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抗氧化酶系统与白锈病抗病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 防御酶活性与白锈病抗病关系第44-46页
第四章 菊花白锈病抗性相关表达谱分析第46-68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人工接种及取样保存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1.4 表达谱测序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第4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8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总RNA质量检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测序数据分析第49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测序质量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因表达定量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Gene Ontology 功能分类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8-66页
    3 讨论第66-68页
全文结论第68-70页
创新之处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82页
附录一 RNA提取流程第82-83页
附录二 RNA质量检测流程第83-85页
附录三 表达谱测序实验流程第85-89页
附录四 差异基因的GO分析和KEEG PATHWAY分析第89-90页
论文发表情况第90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灰毛黄栌叶色改善方法研究
下一篇:啄治法治疗儿童扁桃体、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