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密文的等值测试密码方案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密文等值测试密码体制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2 非交换密码体制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3 属性密码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预备知识 | 第22-36页 |
2.1 数学基础 | 第22-25页 |
2.1.1 群的基础知识 | 第22-23页 |
2.1.3 双线性映射 | 第23页 |
2.1.4 传统数论中的困难问题 | 第23-24页 |
2.1.5 双线性配对中的困难问题 | 第24页 |
2.1.6 非交换密码中的困难问题 | 第24-25页 |
2.2 基于密文等值测试密码体制 | 第25-27页 |
2.2.1 系统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2.2 Yang加密方案 | 第26-27页 |
2.2.3 安全模型 | 第27页 |
2.3 属性密码基础知识 | 第27-29页 |
2.3.1 属性基密码体制 | 第27-28页 |
2.3.2 访问结构和访问树 | 第28-29页 |
2.4 密码学基础知识 | 第29-34页 |
2.4.1 Shamir门限方案 | 第29-30页 |
2.4.2 可证明安全基础知识 | 第30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基于直线的等值测试密码体制 | 第36-58页 |
3.1 前言 | 第36-38页 |
3.2 等值测试密码方案 | 第38-56页 |
3.2.1 安全模型 | 第38-42页 |
3.2.2 几何意义 | 第42-43页 |
3.2.3 方案描述 | 第43-46页 |
3.2.4 方案正确性分析 | 第46-49页 |
3.2.5 方案安全性证明 | 第49-53页 |
3.2.6 授权安全性分析 | 第53-54页 |
3.2.7 性能分析 | 第54-56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基于非交换代数结构的等值测试密码体制 | 第58-72页 |
4.1 前言 | 第58-59页 |
4.2 基于非交换因子问题的等值测试方案 | 第59-70页 |
4.2.1 方案构造 | 第59-63页 |
4.2.2 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| 第63-68页 |
4.2.3 性能分析 | 第68-7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密钥策略的属性密码等值测试密码方案 | 第72-94页 |
5.1 引言 | 第72-74页 |
5.2 双胞胎DBDH问题 | 第74-75页 |
5.3 系统模型和安全模型 | 第75-78页 |
5.3.1 系统模型 | 第75-76页 |
5.3.2 方案安全模型 | 第76-77页 |
5.3.3 授权安全模型 | 第77-78页 |
5.4 密钥策略的属性密码等值测试密码方案 | 第78-92页 |
5.4.1 方案描述 | 第79-82页 |
5.4.2 方案安全性证明 | 第82-84页 |
5.4.3 授权安全性证明 | 第84-91页 |
5.4.4 性能分析 | 第91-9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第六章 测试可验证的密文等值测试密码体制 | 第94-108页 |
6.1 前言 | 第94-95页 |
6.2 测试可验证的密文等值测试方案 | 第95-106页 |
6.2.1 方案构造 | 第95-99页 |
6.2.2 安全性证明 | 第99-103页 |
6.2.3 性能分析 | 第103-106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8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8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| 第126页 |
1. 已经录用和发表的论文 | 第126页 |
2. 已投稿论文 | 第126页 |
3. 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