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四氮唑配合物 | 第9-13页 |
1.2.1 四氮唑配体的合成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四氮唑配合物的合成 | 第11-12页 |
1.2.3 四氮唑配合物的配位模式 | 第12-13页 |
1.3 四氮唑配合物在荧光传感方面的应用 | 第13-19页 |
1.3.1 发光的由来 | 第14-15页 |
1.3.2 荧光传感机理 | 第15-16页 |
1.3.3 MOFs作为荧光传感材料的优点 | 第16-17页 |
1.3.4 四氮唑配合物应用于荧光传感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基于吲哚衍生物L1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| 第20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20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0-26页 |
2.2.1 实验原料与测试仪器 | 第20-22页 |
2.2.2 配体L1与配合物1-3的合成 | 第22-23页 |
2.2.3 结构测定与晶体学数据 | 第23-25页 |
2.2.4 荧光传感的测试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6页 |
2.3.1 配合物的X-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3.2 配合物的粉末X-射线衍射(PXRD)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3 配合物的红外(IR)光谱分析 | 第31页 |
2.3.4 配合物的热重(TGA)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3.5 配合物大的固态荧光与传感性质 | 第32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基于吲哚衍生物L2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| 第37-53页 |
3.1 引言 | 第3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7-41页 |
3.2.1 实验原料与测试仪器 | 第37页 |
3.2.2 配体L2与配合物4-6的合成 | 第37-39页 |
3.2.3 结构测定与晶体学数据 | 第39-41页 |
3.2.4 荧光传感的测试方法 | 第41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1-52页 |
3.3.1 配合物的X-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3.2 配合物的粉末X-射线衍射(PXRD)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3.3 配合物的红外(IR)光谱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3.4 配合物的热重(TGA)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3.5 配合物的固态荧光与传感性质 | 第49-5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基于二氰基有机配体L3和L4的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| 第53-72页 |
4.1 引言 | 第5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3-58页 |
4.2.1 实验原料与测试仪器 | 第53页 |
4.2.2 配体L3、L4与配合物7-8的合成 | 第53-55页 |
4.2.3 结构测定与晶体学数据 | 第55-57页 |
4.2.4 荧光传感的测试方法 | 第57-58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71页 |
4.3.1 配合物的X-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2 配合物的粉末X-射线衍射(PXRD)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3.3 配合物的红外(IR)光谱分析 | 第61-62页 |
4.3.4 配合物的热重(TGA)分析 | 第62页 |
4.3.5 配合物的固态荧光与传感性质 | 第62-7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
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