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--土地管理、规划及利用论文

区域土地生态风险评估及防范--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

摘要第7-10页
ABSTRACT第10-13页
1 绪论第23-5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-2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第26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6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生态风险评价进展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3 多指标综合评价进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4 相对风险评价模型应用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5 贝叶斯建模研究进展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当前研究存在不足第43-45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主要内容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研究的框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论文的组织第47-48页
    1.4 研究区与数据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区概况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1 大冶市地理位置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2 大冶市行政区划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3 大冶市自然地理条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4 社会经济发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数据来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数据预处理第53-57页
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57-77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及内涵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土地生态风险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区域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第60-64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基础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土地生态学理论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生态风险理论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生态系统效应建模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管理学理论第68-69页
    2.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第69-7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野外调查与文献搜集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蒙特卡罗法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空间的贝叶斯网络第73-7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3 基于综合评价概念模型的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第77-135页
    3.1 区域土地生态风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多指标综合风险评价框架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综合风险评价模型第79-80页
    3.2 问题描述与形成第80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受体分析与生态终点选取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风险受体分析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生态终点选取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风险源及压力因子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风险源分析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风险压力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3.3 暴露响应分析第86-91页
    3.4 区域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91-10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风险源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第91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土地生态易损度评价指标体系第101-107页
    3.5 大冶土地生态风险源表征第107-11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风险源权重设计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风险源危险度表征第108-1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1 风险源单因子度量第108-1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2 综合风险度量第114-116页
    3.6 大冶土地生态易损度表征第11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生态易损度权重设计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生态质量指数度量第117-12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脆弱度指数度量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生态易损度格局第126-128页
    3.7 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生态风险格局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不确定性分析第131页
    3.8 大冶区域土地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第131-134页
    3.9 本章小结第134-135页
4 基于相对风险模型的区域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第135-166页
    4.1 提出区域建模研究问题第135-136页
    4.2 RRM评价模型构建第136-1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问题形成第136-1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研究区域及风险单元划分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风险变量的选择第1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概念模型设计第139-142页
    4.3 风险分析第142-1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据处理第142-1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暴露响应分析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风险表征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不确定性分析第148-149页
    4.4 评价结果第149-1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风险源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风险压力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生境受体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生态终点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子区域风险状况第1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不确定性分布第156-159页
    4.5 讨论与分析第159-1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生态风险分析第159-1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1.1 风险源分析第159-1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1.2 压力分析第1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1.3 生境受体分析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1.4 生态终点分析第1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不确定性分析第1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土地生态风险管理措施第161-1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对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启示第163-164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64-166页
5 基于空间贝叶斯建模的土地生态风险防范决策第166-200页
    5.1 区域土地生态风险决策建模第166-167页
    5.2 贝叶斯空间建模第167-1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区域土地生态风险防范决策框架第167-1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贝叶斯网络构建第16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1 确定BN中使用的变量第168-1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2 空间的贝叶斯第171-1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3 数据处理第172-1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4 CPT参数设计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模型应用第179-1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1 敏感性分析第179-1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2 多情景模拟设计第180页
    5.3 研究结果第180-1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模型基础训练第180-1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敏感性分析第183-1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情景模拟分析第185-196页
    5.4 讨论与分析第196-19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模型基础训练第1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敏感性分析第196-1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情景模拟分析第197-19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的启示第198-19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99-200页
6 总结与展望第200-205页
    6.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200-201页
    6.2 可能的创新点第201-202页
    6.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第202-205页
参考文献第205-221页
附录内容第221-246页
    附录一 土地利用分类整合表第221-222页
    附录二 大冶工矿调查环境损毁情况汇总表第222-228页
    附录三 RRM研究暴露响应分析设计第228-239页
    附录四 RRM研究模拟计算结果第239-242页
    附录五 BAYESIAN NETWORKS变量选取及状态描述第242-24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246-247页
致谢第247页

论文共2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体系的系统构建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
下一篇:空间计量视角下能源消费与经济开放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