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页 |
一、新能源的概述以及新能源补贴的必要性 | 第10-12页 |
(一) 新能源概述 | 第10-11页 |
(二) 新能源补贴的必要性 | 第11-12页 |
1. 新能源环境污染低能够缓解环境危机 | 第11页 |
2. 发展新能源能够增加就业,促进经济发展 | 第11页 |
3. 发展新能源能够保障能源的安全,解除能源贫困危机 | 第11-12页 |
二、WTO规则下新能源补贴的法律属性 | 第12-17页 |
(一) SCM协议中补贴的定义 | 第12页 |
(二) SCM协议中补贴的种类 | 第12-14页 |
1. 禁止性补贴 | 第12-13页 |
2. 可诉性补贴 | 第13页 |
3. 不可诉补贴 | 第13-14页 |
(三) 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 | 第14-15页 |
(四) 新能源补贴与WTO的冲突协调 | 第15-17页 |
1. 可能构成禁止性补贴 | 第15页 |
2. 可能构成可诉性补贴 | 第15-16页 |
3. 援引GATT1994一般例外条款存在不确定性 | 第16-17页 |
三、我国新能源补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7-23页 |
(一) 我国新能源补贴的现状分析 | 第17-19页 |
1.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| 第17-18页 |
2. 我国新能源的立法情况 | 第18-19页 |
(二)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发展情况 | 第19-21页 |
1.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 | 第19-20页 |
2.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现状 | 第20-21页 |
(三) 我国新能源补贴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3页 |
1. 补贴的手段不合理 | 第21页 |
2. 缺乏统一规划的各类补贴极易遭到反补贴起诉 | 第21-22页 |
3. 可能与WTO的规则相冲 | 第22-23页 |
四、我国应对新能源反补贴的路径 | 第23-28页 |
(一) 国内的应对措施 | 第24-26页 |
1. 进一步完善发展有关新能源的立法 | 第24页 |
2. 用间接补贴代替直接补贴,避免直接的财政资助 | 第24-25页 |
3. 避免SCM协定中的禁止性补贴和专向性补贴 | 第25页 |
4. 运用政府采购的力量支持新能源产业,引导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 | 第25-26页 |
5. 防范新贸易保护主义 | 第26页 |
(二) 国际层面的应对措施 | 第26-28页 |
1. 积极参与WTO规则的制定改进 | 第26-27页 |
2. 大力促进WTO不可诉补贴的重构 | 第27页 |
3. 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 | 第27-28页 |
4. 通过外国的司法审查寻求救济 | 第28页 |
结论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2页 |
致谢 | 第32-33页 |
研究生履历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