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步电动机测控保护装置的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4-18页 |
1.1 测控保护装置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测控保护装置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1 电动机保护装置的发展历程 | 第15-16页 |
1.2.2 测控保护装置的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1.2.3 测控保护装置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4 现有保护装置存在的问题 | 第17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7-18页 |
2 电动机故障及保护原理分析 | 第18-34页 |
2.1 异步电动机对称性故障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1.1 过载故障 | 第18页 |
2.1.2 堵转故障 | 第18-19页 |
2.1.3 三相短路故障 | 第19页 |
2.2 异步电动机不对称故障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2.1 对称分量法 | 第19-20页 |
2.2.2 断相故障 | 第20-22页 |
2.2.3 相间短路故障 | 第22-23页 |
2.2.4 接地故障 | 第23-24页 |
2.3 异步电动机其它故障 | 第24页 |
2.4 异步电动机保护原理 | 第24-32页 |
2.4.1 两段式电流保护 | 第24-26页 |
2.4.2 零序电流保护 | 第26页 |
2.4.3 反时限过流保护 | 第26-28页 |
2.4.4 电动机启动时间过长保护 | 第28-30页 |
2.4.5 负序过电流保护 | 第30页 |
2.4.6 过负荷保护 | 第30-31页 |
2.4.7 低电压保护 | 第31-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3 测控保护装置的信号处理算法 | 第34-44页 |
3.1 傅里叶算法 | 第34-37页 |
3.1.1 全波傅里叶算法 | 第34-36页 |
3.1.2 半波傅里叶算法 | 第36页 |
3.1.3 两种傅里叶算法比较 | 第36-37页 |
3.2 故障保护的算法实现 | 第37-41页 |
3.2.1 低压保护的算法实现 | 第37-38页 |
3.2.2 电流保护的算法实现 | 第38-39页 |
3.2.3 负序过电流幅值算法 | 第39-40页 |
3.2.4 零序电流幅值算法 | 第40-41页 |
3.3 递推全波傅里叶算法 | 第41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4 测控保护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 | 第44-60页 |
4.1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思路 | 第44-45页 |
4.2 处理器模块设计 | 第45-50页 |
4.2.1 处理器的设计 | 第45-46页 |
4.2.2 系统时钟电路 | 第46页 |
4.2.3 复位电路 | 第46-47页 |
4.2.4 外扩存储器电路 | 第47-48页 |
4.2.5 系统电源电路 | 第48-49页 |
4.2.6 RTC电路 | 第49-50页 |
4.3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| 第50-53页 |
4.3.1 互感器电路 | 第50-52页 |
4.3.2 信号调理电路 | 第52页 |
4.3.3 A/D转换电路 | 第52-53页 |
4.4 开关量输入/输出模块硬件设计 | 第53-55页 |
4.4.1 开关量输出电路 | 第53-54页 |
4.4.2 开关量输入电路 | 第54-55页 |
4.5 通讯电路设计 | 第55-56页 |
4.6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6.1 按键电路 | 第56页 |
4.6.2 显示屏 | 第56-57页 |
4.7 LED报警电路 | 第57-58页 |
4.8 DSP的I/O分配表 | 第58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5 测控保护装置的软件设计 | 第60-70页 |
5.1 操作系统的选择 | 第60页 |
5.2 主程序设计 | 第60-61页 |
5.3 多任务设计 | 第61-69页 |
5.3.1 故障保护任务 | 第61-63页 |
5.3.2 信号采样任务 | 第63-64页 |
5.3.3 信号处理任务 | 第64页 |
5.3.4 启动判据任务 | 第64-65页 |
5.3.5 数据通讯任务 | 第65-66页 |
5.3.6 按键输入任务 | 第66-68页 |
5.3.7 显示任务 | 第68-6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6.1 总结 | 第70页 |
6.2 展望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