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1 研究依据和意义 | 第7-9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9-16页 |
| ·二传手的定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有关对女排二传手发展现状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排球二传手攻击能力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| ·二传手的培养与训练 | 第13-16页 |
|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文献资料法 | 第16页 |
| ·录象观察法 | 第16页 |
| ·数理统计法 | 第16页 |
| ·逻辑分析法 | 第16页 |
| ·图像分析法 | 第16页 |
| ·对比分析法 | 第16页 |
| ·个案研究法 | 第16-17页 |
|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17-38页 |
| ·2008年奥运会女排参赛队基本情况 | 第17页 |
| ·中外女排优秀二传手5项指标对比 | 第17-18页 |
| ·中外女排二传手技能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·各队二传手攻击能力的数据统计和比较 | 第19-21页 |
| ·中外女排优秀二传手攻击得失分能力对比分析 | 第21页 |
| ·国内女排二传手基本情况 | 第21-23页 |
| ·世界优秀女排二传手攻击得失分能力运用特征分析及历史回顾 | 第23-24页 |
| ·冯坤二传手攻击得失分能力运用的时间、空间等特征分析 | 第24-38页 |
| ·冯坤的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4-25页 |
| ·冯坤二传手攻击得失分能力运用的时间特征分析 | 第25-35页 |
| ·冯坤二传手攻击得失分能力运用的空间特征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冯坤所具备的优秀素质体现 | 第36-38页 |
| 5 结论与建议 | 第38-40页 |
| ·结论 | 第38页 |
| ·建议 | 第38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| 附录 | 第43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6页 |
|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