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3.3 论文研究思路 | 第13-15页 |
1.4 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2.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2.1.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 | 第16页 |
2.1.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| 第16-17页 |
2.1.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原则 | 第17页 |
2.1.4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| 第17-19页 |
2.1.5 控制论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| 第19-20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2.2.1 现代控制论 | 第20页 |
2.2.2 现代系统论 | 第20页 |
2.2.3 现代信息论 | 第20页 |
2.2.4 契约经济学 | 第20-21页 |
3 贵阳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1-34页 |
3.1 贵阳银行概况 | 第21-24页 |
3.1.1 贵阳银行简介 | 第21页 |
3.1.2 贵阳银行组织结构 | 第21-24页 |
3.2 贵阳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4-34页 |
3.2.1 内控控制环境现状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2.2 风险评估现状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2.3 控制活动现状分析 | 第26-31页 |
3.2.4 信息与沟通现状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5 内部控制监督现状分析 | 第32-34页 |
4 贵阳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4-49页 |
4.1 评估体系初步构建 | 第34-36页 |
4.1.1 内控环境维度 | 第34-35页 |
4.1.2 风险识别与评估维度 | 第35页 |
4.1.3 内部控制措施维度 | 第35-36页 |
4.1.4 信息交流与沟通维度 | 第36页 |
4.1.5 监督评价维度 | 第36页 |
4.2 评估体系优化方案 | 第36-44页 |
4.2.1 设计问卷 | 第36-37页 |
4.2.2 确定专家 | 第37-38页 |
4.2.3 筛选标准 | 第38-39页 |
4.2.4 结果整理 | 第39-44页 |
4.3 评估体系的权重设置 | 第44-49页 |
4.3.1 权重设计 | 第44-47页 |
4.3.2 内控评估指标 | 第47-49页 |
5 贵阳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问题 | 第49-58页 |
5.1 评价方案设计 | 第49-51页 |
5.1.1 评价背景及目标 | 第49页 |
5.1.2 非现场评价方案 | 第49-50页 |
5.1.3 现场评价方案 | 第50-51页 |
5.2 评价方案实施 | 第51-58页 |
5.2.1 非现场评价 | 第51-56页 |
5.2.2 现场评价 | 第56页 |
5.2.3 内部控制评价总结 | 第56-58页 |
6 贵阳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| 第58-61页 |
6.1 持续完善公司治理 | 第58页 |
6.2 持续推进组织架构优化 | 第58页 |
6.3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| 第58页 |
6.4 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| 第58-59页 |
6.5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| 第59页 |
6.6 加强案件警示教育 | 第59-61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2页 |
7.1 结论 | 第61页 |
7.2 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1页 |
附录A 专家调查问卷 | 第66-70页 |
附录B 非现场评价方案——贵阳银行内控评价调查问卷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